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9 篇 期刊文献
  • 2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0 篇 理学
    • 73 篇 生态学
    • 39 篇 生物学
  • 56 篇 农学
    • 25 篇 林学
    • 1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8 篇 作物学
    • 7 篇 畜牧学
    • 6 篇 水产
    • 4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兽医学
  • 14 篇 工学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20 篇 亚洲象
  • 10 篇 大熊猫
  • 10 篇 鸟类
  • 6 篇 物种多样性
  • 5 篇 西双版纳
  • 5 篇 中国
  • 5 篇 新记录
  • 5 篇 遗传多样性
  • 4 篇 种群
  • 4 篇 栖息地选择
  • 3 篇 啮齿动物
  • 3 篇 种群数量
  • 3 篇 辽东栎
  • 3 篇 微卫星
  • 3 篇 系统发育
  • 3 篇 保护
  • 3 篇 繁殖特征
  • 3 篇 尿液
  • 3 篇 布氏田鼠
  • 3 篇 自然保护区

机构

  • 11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1 篇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11 篇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5 篇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
  • 5 篇 海南师范大学
  • 5 篇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 篇 卧龙中国保护大熊...
  • 4 篇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
  • 4 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
  • 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云南财经大学
  • 3 篇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
  • 3 篇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

作者

  • 30 篇 张立
  • 26 篇 刘定震
  • 22 篇 张正旺
  • 14 篇 孙儒泳
  • 13 篇 冯利民
  • 10 篇 张贵权
  • 10 篇 zhang li
  • 9 篇 魏荣平
  • 9 篇 林柳
  • 8 篇 张大勇
  • 8 篇 牛翠娟
  • 7 篇 郭贤明
  • 7 篇 王天明
  • 7 篇 葛剑平
  • 7 篇 feng limin
  • 6 篇 郑光美
  • 6 篇 liu dingzhen
  • 6 篇 lin liu
  • 6 篇 雷维蟠
  • 5 篇 李德生

语言

  • 15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角苔门在中国西藏的新记录种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 2025年 第1期45卷 158-162页
作者: 卓嘎巴永 宋晓彤 洪嘉康 谷际岐 邵小明 王瑞红 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西藏林芝860000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藏林芝860000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林芝860000 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西藏林芝860000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3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目的】了解角苔植物在西藏的分布情况,为西藏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同时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获得角苔植物研究材料,经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通过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12年 第2期32卷 90-100页
作者: 杨帆 张立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亚洲象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利用非损伤取样法,以亚洲象粪便中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为DNA来源,选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到mtDNA序列片段长度为55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周期对雄布氏田鼠种内个体气味辨别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04年 第4期24卷 304-310页
作者: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本文研究了成年雄布氏田鼠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LD;短光照:SD)的陌生雌鼠和陌生雄鼠气味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有被试雄鼠对LD雄鼠、雌鼠气味比SD雄鼠、雌鼠气味有更多的社会探究行为。LD雄鼠比SD雄鼠对同或异陌生个体气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啮齿动物的嗅觉通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03年 第1期23卷 74-82页
作者: 张立 孙儒泳 房继明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通过对近 40年来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研究综述 ,主要介绍嗅觉信号的来源、组成及其对啮齿动物行为生理产生的作用。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信号来源主要是粪便、尿液和特化皮肤腺等 ,对这些化学信号的成分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种信息素 (Phero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03年 第3期23卷 185-192页
作者: 张立 王宁 王宇宁 马利超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北京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以思茅市境内栖居的一个由 5头雌象 (3头成年体 ,1头亚成体 ,1头幼体 )组成的象群为研究对象 ,利用痕迹追踪、样线调查和村庄调查等方法对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栖息地中共记录到野生高等植物 4 5 7种 ,组成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05年 第3期25卷 229-236页
作者: 冯利民 张立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北京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喜欢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和活动特点
收藏 引用
兽类学报 2006年 第4期26卷 359-367页
作者: 袁志强 张立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100875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三岔河野象谷用直接观察、拍照、摄像等方法直接记录野生亚洲象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耳、门齿、背、尾、疤痕、面骨骼等特征对经过本地区的象群和独象进行个体识别并建立个体信息库。直接观测记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辽河河流水体污染源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3年 第5期33卷 838-842页
作者: 赵洁 徐宗学 刘星才 牛翠娟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利用2009-2010年的地表水体理化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回归分析(APCS-MLR)方法,在分区基础上分析了辽河流域9种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源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根据变量的因子载荷与采样点的因子得分,识别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灵山辽东栎虫损种子调查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08年 第2期27卷 282-285页
作者: 马杰 阎文杰 李庆芬 孙儒泳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2000年8月底至9月底,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对2块辽东栎样地中虫损种子下落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块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分别高达119.15和91.23颗·m-2,而2块样地虫损种子较多,分别为49.23和33.38个.m-2,占种子库比例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海拔藜芦种群繁殖特征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 第2期27卷 240-248页
作者: 廖万金 张全国 张大勇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东灵山地区 ,沿一定海拔梯度 ,对藜芦 (Veratrumnigrum)这一雄花两花同株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藜芦开花植株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未开花植株的生物量。藜芦开花植株大小存在最小临界值 ,总种群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