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4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 篇 经济学
    • 24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理论经济学
  • 24 篇 管理学
    • 1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9 篇 法学
    • 6 篇 政治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理学
    • 3 篇 数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工学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3 篇 中国
  • 2 篇 途径
  • 2 篇 国内生产总值
  • 2 篇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 2 篇 新加坡
  • 2 篇 碳排放
  • 1 篇 理论评析
  • 1 篇 自由主义
  • 1 篇 发展阶段
  • 1 篇 市场进入
  • 1 篇 治理型相互依赖
  • 1 篇 污染防治
  • 1 篇 创业失败
  • 1 篇 数字普惠金融
  • 1 篇 持续经营能力
  • 1 篇 债务风险
  • 1 篇 双重差分
  • 1 篇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
  • 1 篇 人口冲击
  • 1 篇 实证研究

机构

  • 55 篇 新加坡国立大学
  • 7 篇 南开大学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 篇 清华大学
  • 4 篇 上海财经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北京理工大学
  • 3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2 篇 伦敦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湖北经济学院
  • 2 篇 吉林大学
  • 2 篇 西南财经大学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3 篇 葛力铭
  • 3 篇 蒋海曦
  • 2 篇 孙鹏博
  • 2 篇 张中华
  • 2 篇 李响
  • 2 篇 李婵娟
  • 2 篇 陈叶烽
  • 2 篇 赵玉焕
  • 2 篇 陆毅
  • 2 篇 su bin
  • 2 篇 蒋瑛
  • 2 篇 李政
  • 1 篇 吴庆瑞
  • 1 篇 邓永恒
  • 1 篇 谢婷婷
  • 1 篇 周桂银
  • 1 篇 宋文飞
  • 1 篇 张铭
  • 1 篇 svend küstermann
  • 1 篇 陈昊

语言

  • 5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系"
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失业何以影响中国城镇家庭消费?
收藏 引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26卷 92-106页
作者: 赵达 郭镜元 宋泽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 新加坡119077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300071
基于2004—2014年的月度频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文章评估了失业冲击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各类消费保险机制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第一,在遭遇失业冲击的6个月内家庭收入平均下降25%,但是消费仅下降了6%,说明城镇家庭的自我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收藏 引用
南开管理评论 2024年 第2期27卷 161-170,256,I0030,I0031页
作者: 余鹏翼 徐咏仪 余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也需要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妥善安排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市场信息、制度设计与信任水平——来自实验的证据
收藏 引用
世界经济文汇 2023年 第1期 17-40页
作者: 陈叶烽 林晏清 丁预立 陈独伊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310018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信任的缺失和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会降低市场效率、阻碍经济增长。本文运用可控的实验方法,采用信息不对称的信任博弈框架,从信息维度和信息规模两种角度探讨提高市场信任水平并改善市场效率的方法。其中,信息维度是指所提供信息的不同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融知识、金融市场参与度与消费升级
收藏 引用
金融论坛 2023年 第12期28卷 28-42,53页
作者: 李响 杨雅鑫 邹玥萌 李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 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墨尔本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
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及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县域层面的匹配,实证分析金融知识对家庭部门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知识能够促进家庭部门消费升级,具体体现在消费支出水平提升和消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税收激励能否提升企业能源效率?——来自增值税结构性改革的经验证据
收藏 引用
财经研究 2023年 第1期49卷 154-168页
作者: 孙鹏博 葛力铭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300071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上海20043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新加坡259772
如何协调好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经济刺激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鉴于提升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结构性减税与企业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以2004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企业僵尸化--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收藏 引用
南开经济研究 2022年 第3期 61-80页
作者: 姜磊 庞乃琛 张馨月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300071 南开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300071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系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300071
加快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企业数字化、融资困境与持续经营能力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3期45卷 98-108页
作者: 居来提·色依提 葛力铭 张传兵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上海20043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既关乎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显著提高了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碳排放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动态调节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 第12期33卷 60-70页
作者: 韩先锋 陈龙涛 宋文飞 李勃昕 陈星宇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云南昆明650093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62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710100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新加坡119245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有效减碳的新视角,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剖析了碳排放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异质动态调节机制。结果发现:绿色技术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首次创业失败的烙印效应与消退机制
收藏 引用
科学学研究 2022年 第5期40卷 885-895,926页
作者: 郑馨 陈芸 陆思茗 潘哲文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新加坡119245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首次创业失败会对连续创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创业失败的负向烙印效应如何消退?本研究探索首次创业失败的烙印效应与消退机制,并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跨区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次创业失败对连续创业具有负向影响;但创业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碳市场下发电企业碳成本传导率及动态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4年 第3期34卷 50-59页
作者: 魏亿钢 朱荣琦 谭泷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 北京10019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模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1 新加坡国立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新加坡117546
深化中国碳市场建设、促进发电企业碳排放成本向下游需求侧科学传导是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合理的碳成本传导率不仅能激发企业减排动力,还可以将碳排放成本通过提高电力价格的方式向消费端转嫁,引导其节约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