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性行为模式随时间发展变化趋势,为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MSM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基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性行为模式随时间发展变化趋势,为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MSM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动态队列,对研究对象进行间隔6个月随访,对基线与第一次随访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相关特征进行问卷调查及HPV检测。通过潜在转变分析(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LTA)对基线性行为模式进行潜在分类并观察其在第1次随访时变化趋势。结果 LTA将MSM人群性行为模式分为性行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组3个潜在类别。基线至第1次随访,性行为低风险组保持低风险状态的概率为99.49%,转变为中风险状态的概率为0.51%;性行为中风险组保持为中风险状态的概率为74.88%,转变为低风险状态的概率为22.33%,转变为高风险状态的概率为2.79%,性行为高风险组保持于高风险状态的概率为100.00%。结论 MSM人群性行为模式总体趋于稳定,后期应对高风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性行为风险向低风险转变。
目的探讨婴儿期的年龄别体重与幼儿期儿童乙肝疫苗应答是否有关联。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新疆某三甲医院纳入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完成0~1~6全程接种的儿童,并调查回顾其疫苗接种信息以及0~12月龄身高体重、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情况等。使用年龄别体重及其Z评分(weight for age Z score,WAZ)、年龄别体重偏离情况作为评价体格生长的指标,分析与乙肝疫苗应答的关联。结果 965名儿童纳入研究,男孩490人,女孩475人;平均年龄(1.34±0.56)岁,乙肝抗体阴性儿童占15.23%(147/965),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两组儿童1、3、6、9月龄别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阴性组高于阳性组。两组儿童1、3、6年龄WAZ、体重偏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1月龄(OR=3.409,95%CI:2.199~5.286)、3月龄(OR=5.339,95%CI:3.128~9.113)、6月龄(OR=5.106,95%CI:2.910~8.958)超重者相对正常者的乙肝疫苗不应答率较高;1月龄(OR=3.554,95%CI:2.249~5.616)、3月龄(OR=5.785,95%CI:3.271~10.232)、6月龄(OR=4.486,95%CI:2.642~7.619)体重右偏离者相对正常者的乙肝疫苗不应答率较高。结论接种期(0~6月龄)体重对乙肝疫苗应答有影响,体格生长过快影响乙肝疫苗应答。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