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1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1 篇 医学
    • 29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3 篇 临床医学
    • 6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主题

  • 43 篇 发热
  • 23 篇 内毒素
  • 14 篇 致热原
  • 7 篇 camp
  • 6 篇 家兔
  • 5 篇 下丘脑
  • 5 篇 α-msh
  • 5 篇
  • 5 篇 甘氨酸
  • 4 篇 脑脊液
  • 4 篇 体温调节
  • 3 篇 腺苷环-磷酸
  • 3 篇 环腺苷酸
  • 3 篇 牛磺酸
  • 3 篇 异丙嗪
  • 3 篇 小鼠
  • 3 篇 精氨酸加压素
  • 3 篇 细胞凋亡
  • 2 篇 肿瘤坏死因子
  • 2 篇 发热机制

机构

  • 73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广东药学院
  • 1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1 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 1 篇 白求恩医科大学
  • 1 篇 广东省暨南大学
  • 1 篇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
  • 1 篇 暨大校医室
  • 1 篇 暨南大学-香港大学...
  • 1 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1 篇 江西医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1 篇 广东省生殖医院
  • 1 篇 佛山市佛山科学技...
  • 1 篇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
  • 1 篇 东莞市桥头医院
  • 1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1 篇 广东省二医院
  • 1 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作者

  • 50 篇 李楚杰
  • 14 篇 陆大祥
  • 12 篇 王华东
  • 10 篇 胡巢凤
  • 9 篇 王彦平
  • 8 篇 李弘
  • 7 篇 颜亮
  • 6 篇 张穗梅
  • 6 篇 戚仁斌
  • 6 篇 程少冰
  • 5 篇 蔡群
  • 4 篇 付咏梅
  • 4 篇 王达安
  • 4 篇 李菁
  • 4 篇 陈小琳
  • 3 篇 屈洋
  • 3 篇 董军
  • 3 篇 杨皓庄
  • 2 篇 王晓田
  • 2 篇 唐红梅

语言

  • 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发热研究室!广州"
76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1年 第3期7卷 325-327页
作者: 李弘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1975年Carwall等人发现注射卡介苗(BCG)再注射内毒素的小鼠血清中有一种能选择地引起肿瘤坏死的物质并把这种细胞毒物质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来源: 评论
家兔侧脑灌注EGTA后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PGE_2含量变化的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6期6卷 451-455页
作者: 汤穗生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现已证明在多种致热原引起的发热中,脑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前列腺素E(PGE)水平均升高。我们还知道当Na^+/Ca^(++)比值改变时,体温也随之变化。这提示cAMP、PGE和Na^+/Ca^(++)比值是发热反应的主要中枢介质。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存在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发热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5期6卷 375-380页
作者: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热研究室
人类研究发热已超过2000年的历史,但迄今对其本质仍了解不够充分。由于发热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
来源: 评论
家兔内毒素热限和前列腺素E热限成因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6期6卷 445-449页
作者: 胡巢凤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发热研究室
研究用114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三部分实验。1.家兔静脉注射非热限剂量、热限剂量ET引起发热时,PGE_2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无明显正相关(p>0.05),即ET性发热达到热限时,PGE_2含量增多不受限。2.侧脑注射不同剂量PGEt引起的发热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毒素发热时家兔不同脑区组织、脑脊液及血浆中cAMP含量变化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1期6卷 9-13页
作者: 胡景新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为验证内毒素(ET)发热时脑脊液(csf)cAMP含量增高的来源以及cAMP的中枢发热介质作用,本文应用ET复制发热模型,同时测定不同脑区组织中cAMP含量并与csf,血浆中cAMP含量进行同步比较。结果发现: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中cAMP含量和csf cA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柴葛解肌汤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0年 第6期6卷 429-431页
作者: 蔡群 李弘 邓志坚 程少冰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暨大校医室
研究选用65只新西兰白兔,观察经口灌入柴葛解肌汤(柴葛汤)对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性发热效应及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柴葛汤经口灌入对家兔正常体温没有明显影响(P>0.05)。(2)单独静脉注射LP组,体温上升0.93±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葡萄球菌性发热及其热限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1期5卷 15-20页
作者: 王益鹏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采用加热杀死的白色葡萄球菌菌体作激活物,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观察剂量-发热效应,血浆EP的活性以及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剂量递增,发热效应相应加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可出现热限;发热时,血浆可检出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兔^3H—cAMP颈内动脉注射后脑脊液放射活性的检测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29-231页
作者: 唐可春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发热研究室
在许多类型的发热过程中,血浆中cAMP含量都明显升高。但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从而介导发热,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实验经家兔颈内动脉注入~3H-cAMP,并用抗体结合法证明在开始注入后5、15及30分钟,有大量~3H-cAMP出现于脑脊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脉内注射纳洛酮对家兔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08-211页
作者: 陆大祥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用封闭群新西兰白兔28只,观察了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静脉内给予纳洛酮对较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双相热没有显著影响,但纳洛酮单独给药,能够使正常体温下降达0.46℃。据此作者推论;内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侧脑灌注牛磺酸对家兔db-cAMP性发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5期5卷 279-281页
作者: 陈跃进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3组,第一组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牛磺酸,第二组生理盐水+牛磺酸和第三组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生理盐水。采用侧脑埋管、侧脑注射和灌注技术,把牛磺酸和二丁酰腺苷环一磷酸等被试物注入动物脑。结果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