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30 篇 期刊文献
  • 276 篇 会议
  • 3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70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21 篇 医学
    • 1,768 篇 临床医学
    • 1,01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42 篇 中西医结合
    • 25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9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9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3 篇 中医学
    • 27 篇 口腔医学
    • 10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80 篇 理学
    • 363 篇 生物学
    • 11 篇 生态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185 篇 工学
    • 77 篇 生物工程
    • 6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0 篇 教育学
    • 132 篇 教育学
    • 7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12 篇 农学
    • 99 篇 作物学
    • 4 篇 畜牧学
    • 3 篇 植物保护
    • 3 篇 兽医学
  • 20 篇 管理学
    • 17 篇 公共管理
  • 5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254 篇 大鼠
  • 130 篇 细胞凋亡
  • 95 篇 病理生理学
  • 81 篇 凋亡
  • 81 篇 小鼠
  • 65 篇 一氧化氮
  • 63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58 篇 基因表达
  • 51 篇 内毒素
  • 51 篇 肿瘤
  • 50 篇 发热
  • 45 篇 海马
  • 44 篇 糖尿病
  • 43 篇 高血压
  • 42 篇 再灌注损伤
  • 42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39 篇 结核分枝杆菌
  • 39 篇 心肌细胞
  • 39 篇 教学改革
  • 39 篇 一氧化氮合酶

机构

  • 1,152 篇 暨南大学
  • 255 篇 青岛大学
  • 198 篇 石河子大学
  • 192 篇 武汉大学
  • 143 篇 江汉大学
  • 141 篇 浙江大学
  • 120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118 篇 山东大学
  • 109 篇 汕头大学
  • 10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00 篇 延边大学
  • 98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89 篇 北京大学
  • 84 篇 中山大学
  • 62 篇 同济大学
  • 62 篇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 60 篇 南昌大学
  • 59 篇 青海大学
  • 58 篇 郑州大学
  • 52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160 篇 陆大祥
  • 139 篇 欧阳静萍
  • 135 篇 徐珞
  • 119 篇 李楚杰
  • 111 篇 钟雪云
  • 109 篇 王华东
  • 103 篇 王彦平
  • 98 篇 何芳
  • 96 篇 张万江
  • 95 篇 郑辉
  • 86 篇 xu luo
  • 79 篇 颜亮
  • 79 篇 戚仁斌
  • 78 篇 胡巢凤
  • 74 篇 lu da-xiang
  • 73 篇 余应年
  • 71 篇 章乐
  • 68 篇 钟华
  • 67 篇 董军
  • 65 篇 付咏梅

语言

  • 3,704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370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甘氨酸脂质体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年 第7期24卷 1254-1258页
作者: 陈梦飞 陆大祥 戚仁斌 王华东 王彦平 张俊艳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的:观察甘氨酸脂质体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以DiOC6(3)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实验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以AnnexinV联合PI染色法检测实验各组心肌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级病理生理学》——一部高质量的现代医学专著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年 第6期 91+94-91+94页
作者: 颜亮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中山医科大学杨惠玲,潘景轩和吴伟康主编的《高级病理生理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丰富,阐述层次分明,基本反映了近年来病理生理学的新进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本书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突破传统教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异丙嗪对家兔EGTA性发热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年 第3期15卷 222-224页
作者: 王彦平 王华东 陈小琳 陆大祥 李楚杰 颜亮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的:观察异丙嗪(promethazine,PMZ)对家兔EGTA性发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侧脑和静脉给药。用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结果:(1)侧脑灌注06...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体温反应指数应用其自身单位为量纲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2年 第1期 107-108页
作者: 颜亮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在发热机理的实验研究中,体温反应指教(therm1 response index, TRI)是一个极有用的定量指标,它用体温反应曲线与基线间的面积值来表示某一过程体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能在一定程度概括发热高度,热程和
来源: 评论
甘氨酸对内毒素致热性的抗拮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6年 第3期12卷 235-238页
作者: 陆大祥 李楚杰 付咏梅 王华东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本研究用新西兰家兔(封闭群)42只,分为7组,观察不同剂量甘氨酸(G)对内毒素(ET)致热性的灭活效果q结果表明:(1)G与ET的比例为10mg:100U时,即可显著抑制ET的致热性q使双相热变为单相热;(2)G与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SOD和MDA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8年 第3期14卷 290-292页
作者: 付咏梅 陈小琳 陆大祥 王华东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的:观察异丙嗪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模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用改良巴比妥酸微量法测定血清MDA的含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侧脑灌注CaCl_2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其血浆、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2年 第1期8卷 13-16页
作者: 李平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本研究选用新西兰白兔40只,观察侧脑灌注CaCl_2改变脑组织固有Na^+/Ca^(++)比值时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及其血浆、脑脊液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侧脑灌注CaCl_2可明显抑制家兔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同时也明显抑制了脑脊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脉内注射纳洛酮对家兔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9年 第4期5卷 208-211页
作者: 陆大祥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用封闭群新西兰白兔28只,观察了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内毒素性双相热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先静脉内给予纳洛酮对较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双相热没有显著影响,但纳洛酮单独给药,能够使正常体温下降达0.46℃。据此作者推论;内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8年 第4期14卷 359-362页
作者: 孙葳 陆大祥 丁勇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率及内毒素构型的影响。方法与结果: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正常情况下,异硫氰酸盐标记的内毒素与单核细胞结合的百分比为(852±16)%,单核细胞表面荧光强度值为30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α-MSH拮抗剂对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性发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年 第5期15卷 423-425页
作者: 胡巢凤 王彦平 李楚杰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拮抗剂[D-Trp7,Ala8,D-Phe10]α-MSH(6-11)-amide对家兔内毒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性发热的影响。方法:侧脑给药,ST-1型数字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