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68 篇 期刊文献
  • 11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07 篇 医学
    • 401 篇 临床医学
    • 28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2 篇 中西医结合
    • 4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9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2 篇 中医学
    • 4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06 篇 理学
    • 203 篇 生物学
    • 2 篇 生态学
  • 77 篇 工学
    • 38 篇 生物工程
    • 2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72 篇 农学
    • 42 篇 作物学
    • 20 篇 畜牧学
    • 7 篇 兽医学
  • 45 篇 教育学
    • 45 篇 教育学
  • 5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法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考古学
    • 3 篇 世界史
  • 2 篇 文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89 篇 大鼠
  • 82 篇 免疫组织化学
  • 79 篇 小鼠
  • 39 篇 细胞凋亡
  • 26 篇 睾丸
  • 25 篇 子宫内膜
  • 24 篇 凋亡
  • 22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20 篇 组织学
  • 20 篇 bcl-2
  • 20 篇 教学改革
  • 19 篇 组织学与胚胎学
  • 19 篇 胚胎
  • 18 篇 树突状细胞
  • 18 篇 多囊卵巢综合征
  • 17 篇 纳米金
  • 16 篇 发育
  • 15 篇 免疫组化
  • 15 篇 细胞培养
  • 14 篇 组织化学

机构

  • 213 篇 暨南大学
  • 77 篇 山东大学
  • 68 篇 南华大学
  • 58 篇 武汉大学
  • 52 篇 青岛大学
  • 48 篇 延边大学
  • 48 篇 扬州大学
  • 46 篇 延安大学
  • 45 篇 汕头大学
  • 43 篇 南通大学
  • 41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4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7 篇 北京大学
  • 25 篇 南京大学
  • 24 篇 三峡大学
  • 2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8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7 篇 石河子大学
  • 14 篇 武汉科技大学
  • 13 篇 香港大学

作者

  • 72 篇 夏潮涌
  • 69 篇 覃莉
  • 52 篇 黄中新
  • 40 篇 常青
  • 38 篇 郑英
  • 38 篇 王晓冬
  • 33 篇 潘运龙
  • 31 篇 杨加周
  • 31 篇 赵豫凤
  • 31 篇 艾庆燕
  • 30 篇 王艳梅
  • 30 篇 石金凤
  • 29 篇 高英茂
  • 29 篇 李美香
  • 29 篇 莫中成
  • 29 篇 苗乃周
  • 28 篇 孟运莲
  • 28 篇 qin li
  • 28 篇 龙治峰
  • 27 篇 黄华梅

语言

  • 1,07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1078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血管内皮细胞骨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07年 第5期22卷 394-396页
作者: 彭红艳 常青 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广东省广州市510632
内皮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是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迁移、物质运输和跨膜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基础。已发现内皮细胞骨架重排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故阐明内皮细胞骨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无疑对心血管疾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定向诱导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收藏 引用
解剖 2005年 第6期36卷 650-654页
作者: 刘晓萍 高英茂 邴鲁军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目的探索诱导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最佳条件。方法分离提取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向不同孔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EGF、-βNGF、RA、肝细胞提取液和与胎肝组织分隔培养,进行诱导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年 第1期32卷 104-106页
作者: 张玉芳 陈颖 王晓冬 陆璐 南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22600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细胞外淀粉样斑块亦称老年斑(SP)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是AD区别于其他痴呆的最显著特征。SP主要成分为淀粉样蛋白(Aβ),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裂解加工产生,其中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肿瘤细胞DNA倍体分析中易于误解的若干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华肿瘤杂志 2001年 第5期23卷 353-354页
作者: 夏潮涌 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广州510632
对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DNA倍体作分析,可为肿瘤病理及其临床诊疗和患者预后提供较客观的信息.然而,肿瘤细胞DNA倍体分析中一些易于混淆和误解的问题,应引起注意.
来源: 评论
胎鼠和幼鼠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的免疫组织定位
收藏 引用
解剖 1994年 第2期25卷 189-192,T015页
作者: 周明华 黄中新 吴玺印 卢乃湄 饶晓黎 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 香港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用免疫组织ABC法检测了SD大鼠胚胎(E13、14、18、20d)和幼鼠(P1、3、6d;2周、3周)体内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MNTF)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E18d之前的胚胎组织或脏器的MNTF-McAb免疫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海马生长休止蛋白7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解剖 2008年 第6期39卷 826-830页
作者: 廖家万 胡红梅 钟敬亮 孙朝越 孙新明 彭建安 刘胜洪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江西吉安3433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武汉430030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生长休止蛋白7(Gas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复合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复合应激组动物进行6周的垂直旋转、睡眠剥夺、捆绑(6h/d)和夜间光照等慢性复合性应激试验;实验结束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解剖杂志 2008年 第5期31卷 626-628页
作者: 周乾毅 袁新初 张端莲 程桂荣 张伟 杨逢春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武汉430065 武汉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武汉430070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形态观察及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检测进行内皮细胞鉴定,免疫组织方法检测rhEPO对HUVEC增殖细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肝细胞涂片在评估图像分析仪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病理杂志 2004年 第6期33卷 580-581页
作者: 魏清柱 夏潮涌 黄中新 刘江欢 覃莉 饶晓黎 黄华梅 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广州510000 广州邮电医院病理科
多年的肿瘤病理和肿瘤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细胞核DNA倍体的异常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估价、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3].图像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测量和分析肿瘤细胞核DNA倍体[3].目前,我国图像分析仪的生产厂家众多,但至今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硒对氧化偶氮甲烷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垂体远侧部促甲状腺激素阳性细胞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解剖杂志 2008年 第6期31卷 783-785,826,F0002页
作者: 孙红亚 唐军民 唐岩 甄昱 扬州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扬州22500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北京100083
目的:观察硒对氧化偶氮甲烷(AOM)所致大鼠结肠癌形成过程中,垂体远侧部促甲状腺激素(TSH)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实验对照、致癌剂前补硒和致癌剂后补硒组。34周取垂体,用免疫组织SP法和SAP法,观察其远侧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和内皮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表达的时相关系
收藏 引用
解剖 2002年 第2期33卷 151-156页
作者: 郭云良 高英茂 山东大学医学院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济南25001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以及Bcl 2和Bax蛋白表达与再灌注时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方法 ,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 2h、6h、12h、2 4h、2d、3d、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