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8 篇 期刊文献
  • 3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5 篇 医学
    • 219 篇 临床医学
    • 17 篇 中西医结合
    • 16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8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医学
  • 13 篇 工学
    • 10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8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12 篇 肝纤维化
  • 11 篇 高血压
  • 11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8 篇 血液透析
  • 8 篇 细胞凋亡
  • 7 篇 心力衰竭
  • 7 篇 肝硬化
  • 7 篇 危险因素
  • 7 篇 大鼠
  • 7 篇 姜黄素
  • 7 篇 脑梗死
  • 6 篇 肝星状细胞
  • 6 篇 冠状动脉疾病
  • 6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5 篇 他汀类药物
  • 5 篇 冠心病
  • 5 篇 预后
  • 5 篇 预防
  • 5 篇 治疗

机构

  • 69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60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5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23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20 篇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
  • 15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14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2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9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8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7 篇 暨南大学
  • 7 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 6 篇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 5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4 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
  • 4 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
  • 4 篇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 4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 4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 4 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

作者

  • 54 篇 舒建昌
  • 42 篇 张素平
  • 34 篇 徐武华
  • 28 篇 杨绮红
  • 26 篇 吴同果
  • 25 篇 韦建瑞
  • 21 篇 刘岩
  • 20 篇 何锐
  • 20 篇 邓婉青
  • 19 篇 张晓燕
  • 17 篇 shu jianchang
  • 17 篇 钟小仕
  • 17 篇 凌莉
  • 17 篇 黎铭恩
  • 17 篇 赵强
  • 17 篇 吕霞
  • 16 篇 覃丹平
  • 16 篇 wu tong-guo
  • 15 篇 尹义臣
  • 15 篇 王慕真

语言

  • 28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
281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卒中患者计算和数加工能力的自然恢复:1年随访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 第7期21卷 531-535页
作者: 尹义臣 张素平 邓婉青 王幕真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510220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计算和数加工能力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在卒中后3周内,对病情稳定的30例患者(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进行计算和数加工能力评价,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在卒中发病后3、6和12个月时采用EC301计算和数加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凋亡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09年 第1期25卷 28-30页
作者: 何雅军 舒建昌 吕霞 沈雁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 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 510220
目的:探讨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在检测姜黄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中的应用。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 24h,用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凋亡。结果:姜黄素浓度为10μmol/L时,早期凋亡细胞开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 第9期21卷 905-911页
作者: 周丽华 徐武华 匡祖颖 叶锦龙 潘梦秋 王展航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51051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州510220
目的研究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HD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分别于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HDLS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自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报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5年 第13期31卷 2127-2129页
作者: 凌莉 李小强 张素平 王慕真 何锐 邓婉青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100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s,P-LC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7例,分成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大鼠VEGF、SDF-1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7年 第7期33卷 1021-1024页
作者: 李小强 凌莉 李楚翘 马文斌 尹义臣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51022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省深圳市518101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超声诊断科51022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梗死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250 g的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的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随机法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癌胚抗原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9年 第8期26卷 423-426页
作者: 杨绮红 黎铭恩 张文茹 梁少娟 王红利 陈玉花 肖冠英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510220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510220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特征和癌胚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7月在消化内镜室检出的SA患者27例(SA组),另选择同期检出的进展期结直肠腺癌(ACC)患者共26例(ACC组)。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用0.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 第20期29卷 3295-3298页
作者: 黄惠鸿 张素平 凌莉 刘博 何锐 王慕真 邓婉青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市510220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进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离及传代,然后通过形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年 第8期19卷 1113-1114页
作者: 郭晓碧 郭衡山 王西平 韦建瑞 陈怡霓 黄丽萍 卢小卓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 广东广州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220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广东医学 2016年 第24期37卷 3781-3783页
作者: 车志 黄伟光 宋华锋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 510220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TEMI患者应尽早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效果最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与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血浆内皮功能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 第27期9卷 38-39页
作者: 郭晓碧 郭衡山 王西平 陈思伟 韦建瑞 黄丽萍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广州市51022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内科完成。128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4例。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