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04 篇 期刊文献
  • 5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30 篇 医学
    • 412 篇 临床医学
    • 67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52 篇 中西医结合
    • 3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6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4 篇 口腔医学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 篇 中医学
    • 1 篇 特种医学
  • 54 篇 工学
    • 4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29 篇 肝纤维化
  • 24 篇 烧伤
  • 22 篇 磁共振成像
  • 21 篇 姜黄素
  • 15 篇 肝星状细胞
  • 13 篇 肝硬化
  • 12 篇 2型糖尿病
  • 12 篇 细胞凋亡
  • 10 篇 瘢痕
  • 10 篇 诊断
  • 10 篇 糖尿病
  • 9 篇 成纤维细胞
  • 9 篇 预后
  • 8 篇 护理
  • 7 篇 老年人
  • 7 篇 治疗
  • 6 篇 肠内营养
  • 6 篇 细胞增殖
  • 6 篇 护肝解纤汤
  • 6 篇 增生性瘢痕

机构

  • 10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08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97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95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4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27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19 篇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
  • 17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
  • 14 篇 暨南大学
  • 12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11 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
  • 10 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 9 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
  • 8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6 篇 广州市胸科医院
  • 6 篇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
  • 6 篇 中山大学
  • 5 篇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 5 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 4 篇 广东省药物研究所...

作者

  • 117 篇 舒建昌
  • 51 篇 杨绮红
  • 46 篇 吕霞
  • 43 篇 曾旭文
  • 39 篇 梁治平
  • 38 篇 叶国荣
  • 37 篇 张晓燕
  • 34 篇 shu jianchang
  • 30 篇 黎铭恩
  • 29 篇 李叶扬
  • 28 篇 宋慧东
  • 28 篇 冉建民
  • 27 篇 何雅军
  • 26 篇 shu jian-chang
  • 25 篇 张文茹
  • 22 篇 劳干诚
  • 22 篇 李孝建
  • 20 篇 曹阳
  • 18 篇 罗国彪
  • 18 篇 liu wei

语言

  • 5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科"
5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2018年年纪要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8年 第12期34卷 917-918页
作者: 陈宾 李孝建 张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510220
由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主办的“中国医师协烧伤医师分2018年年”于2018年11月16-1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顺利召开,300余名烧伤医师代表出席了本次议。议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求,以院士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和疑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肝硬化患者二指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年 第4期15卷 254-257页
作者: 舒建昌 李琪毅 杨绮红 张文茹 黎铭恩 张晓燕 庞春梅 吕霞 叶国荣 潘洁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广州5102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二指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意义。方法按常规内镜下活检术获取研究对象的二指肠黏膜并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其超微结构;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氨、PT、Alb和TBil水平,分析二指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与上述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护肝解纤汤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年 第3期18卷 189-193页
作者: 舒建昌 陈莲香 邓亮 吕霞 何雅军 朱海燕 付景 叶国荣 周海华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510220
目的观察护肝解纤汤治疗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及有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护肝解纤汤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以四氯化碳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施以由低、中、高剂量姜黄等组成的护肝解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消化杂志 2006年 第11期26卷 758-761页
作者: 舒建昌 何雅军 吕霞 沈雁 潘洁 叶国荣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消化科 广州510220
目的观察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HSC-T6,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HSC凋亡,以SABC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SC凋亡中相关基因Fas、P53、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1年 第6期27卷 411-415页
作者: 李叶扬 米兰 李罡 林伟华 孙敬恩 王仁坤 梁振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州510220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期人类瘢痕巾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1)将笔者单位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烧伤瘢痕忠背按德痕生长时间分为:小于6个月组、6~12个月组、大于12个月组.每组5例。采集各组瘢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1年 第6期27卷 422-426页
作者: 谢有富 张俊成 刘思隽 戴丽冰 杜高伟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州510220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表法将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前3组细胞分别采用含1×10^-5、1×10^-3、1mmol/L褪黑激素的培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成分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华烧伤杂志 2011年 第6期27卷 432-435页
作者: 刘思隽 谢有富 戴丽冰 杜高伟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 广州510220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otch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 第6期45卷 507-512页
作者: 晋金兰 邓哲彤 吕荣贵 刘喜鸿 韦建瑞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 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超声科 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 51022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讨Notch和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雄性,平均体重(2504-20)g,随机数表法分为心梗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湿疹伴发肺癌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华皮肤杂志 2016年 第10期49卷 748-749页
作者: 江善明 吴艳华 李其林 李慧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510220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510220
患者男,77岁,胸腹部红斑、丘疹伴瘙痒1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3月无明显诱因胸腹部出现红斑、粟粒大小丘疹,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伴剧烈瘙痒,搔抓处形成点状糜烂面,少许渗液,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经糖皮质激素类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MRI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年 第2期15卷 119-122页
作者: 郭威 曾旭文 梁治平 熊玉超 彭丽君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 广东广州510220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CVF)的发病率逐年上升。MRI可无创观察OCVF的类型、病理分期及严重程度等,且无辐射。近年来,MRI已成为评价OCVF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对OCVF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