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7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3 篇 文学
    • 12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新闻传播学
    • 1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7 篇 法学
    • 25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17 篇 历史学
    • 17 篇 中国史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7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工学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主题

  • 12 篇 华语
  • 7 篇 海外华语
  • 7 篇 海外华文文学
  • 6 篇 新移民文学
  • 6 篇 新加坡
  • 5 篇 语言规划
  • 5 篇 文本分类
  • 4 篇 华语研究
  • 4 篇 马华文学
  • 4 篇 网络文学
  • 4 篇 华语传承
  • 4 篇 华文文学
  • 4 篇 诗学
  • 4 篇 综述
  • 3 篇 东南亚
  • 3 篇 文学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世界华文文学
  • 3 篇 北美
  • 3 篇 语言传承

机构

  • 184 篇 暨南大学
  • 7 篇 广东省作家协会
  • 6 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6 篇 广东教育学院
  • 3 篇 国家语委海外华语...
  • 3 篇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 3 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3 篇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
  • 3 篇 华侨大学
  • 2 篇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 2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2 篇 海外华文文学与华...
  • 2 篇 惠州学院
  • 2 篇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 2 篇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
  • 1 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0 篇 郭熙
  • 17 篇 guo xi
  • 16 篇 祝晓宏
  • 14 篇 刘华
  • 13 篇 liu hua
  • 12 篇 刘慧
  • 12 篇 王列耀
  • 10 篇 池雷鸣
  • 10 篇 蒋述卓
  • 10 篇 zhu xiaohong
  • 10 篇 吴奕锜
  • 9 篇 董天策
  • 9 篇 陈涵平
  • 8 篇 liu hui
  • 6 篇 洪治纲
  • 6 篇 陈伟军
  • 5 篇 温明明
  • 5 篇 李计伟
  • 4 篇 龙扬志
  • 4 篇 li jiwei

语言

  • 1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141-150 订阅
排序:
海外写作:面对孤独与漂泊——访美华作家潘郁琦女士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 2009年 第5期 99-101页
作者: 许燕转 潘郁琦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2009年7月22至26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教学工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世界华文文学课程高级进修班'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
来源: 评论
失踪与重返:薛忆沩从《遗弃》到《空巢》的文学行旅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 第2期 95-100页
作者: 陈庆妃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华侨大学文学院
薛忆沩曾经是中国当代文坛的失踪者,第一部长篇小说《遗弃》不幸成为他写作生涯的自我预言。2012年薛忆沩开始重返文坛的冒险,佳作迭出。2014年薛忆沩第四部长篇小说《空巢》问世。"空巢"从来不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中国传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在行走中发现——谈陈河的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12年 第29期 34-36页
作者: 池雷鸣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陈河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在于小说中流露出的行走气息。这一独特的文学气息体现在三个方面:不断行走的生活方式、想象力的创作源泉与轻逸的美学特质。总之,陈河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行走与文学的双向互动。
来源: 评论
论澳洲新移民文学的主题特征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4期 56-60,158页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310
近二十多年来的澳洲新移民文学以其独特的主题开掘凸显出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蕴,总括起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身份焦虑的全面表达、"死亡情结"的深度开掘和"原乡"与"异乡"的交错探寻。
来源: 评论
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
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次学术会议暨换届大会
作者: 郭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现代华人社会中称呼汉语的方式有许多种,主要有"汉语、普通话、中文、华语、国语、中国话、官话"七种。这些称呼同异交错,因时地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如何称呼汉语问题展开了不少讨论。在以往的讨论中,多数着眼于&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澳门文学”:概念及其表述意义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4期14卷 68-73页
作者: 龙扬志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州510632
"澳门文学"概念及其内涵的讨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澳门文学形象的重要议题。在日常使用中,"澳门文学"特指在"五四"新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澳门华文文学。视野不同,概念划分的边界与依据也不相同,对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的20年华语研究之路
收藏 引用
中国语言战略 2023年 第1期10卷 16-35页
作者: 郭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广州510610
引言我从2000年开始关注华语问题,至今已20余年。10年前,我把自己的一些相关论文汇集成《华语研究录》,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此记录了一个阶段的华语探索之路。我在书的《后记》中写了如下一段话:这些年来,我一直被海外华人对母语教育...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诗“进步”的文学史呈现
收藏 引用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26卷 57-65页
作者: 龙扬志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510632
作为"第二个十年"新文学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诗的文学史呈现以"进步"为基本逻辑展开。受知识、视野、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同史家对新诗发展描述相互影响和借鉴,从而使新诗表现出叙述的类同性,当然也不尽相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早期南洋华语文献中的闽南话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第1期46卷 100-106页
作者: 李计伟 吴玉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南洋华语深受闽南话影响。语音方面,南洋华语的一些音译外来词是经由闽南话从其他语言译借的。词汇、语法方面,南洋华语嵌入了诸多闽南话特色词及特色结构,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同期中国本土文献的鲜明特征,这是当时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为舆论监督提供制度保障——知情权与表达权对舆论监督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岭南新闻探索 2008年 第5期 4-6页
作者: 董天策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一再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本文认为,知情权与表达权的确立,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