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8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8 篇 文学
    • 7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9 篇 教育学
    • 14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2 篇 法学
    • 12 篇 社会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理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6 篇 对外汉语教学
  • 5 篇 命题表征
  • 5 篇 留学生
  • 4 篇 用法
  • 4 篇 书评
  • 4 篇 词义
  • 3 篇 汉语
  • 3 篇 中国
  • 3 篇 印尼留学生
  • 3 篇 项目顺序
  • 3 篇 词语
  • 3 篇 语法意义
  • 2 篇 《汉语大词典》
  • 2 篇 广州话
  • 2 篇 主动句
  • 2 篇 文化语境系统
  • 2 篇 语言学史
  • 2 篇 汉语词汇
  • 2 篇 心理表征
  • 2 篇 《清平山堂话本》

机构

  • 89 篇 暨南大学
  • 7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4 篇 广州暨南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1 篇 国民心理健康评估...
  • 1 篇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1 篇 中国海南师范大学
  • 1 篇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广州沙河暨南大学
  • 1 篇 广东暨南大学
  • 1 篇 应用语言学研究院
  • 1 篇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广东省农业银行
  • 1 篇 中国暨南大学
  • 1 篇 广东金融学院
  • 1 篇 广州市暨南大学
  • 1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作者

  • 16 篇 张金桥
  • 15 篇 曾昭聪
  • 8 篇 曾毅平
  • 7 篇 莫雷
  • 7 篇 zhang jinqiao
  • 7 篇 金颖
  • 6 篇 李军
  • 6 篇 彭小川
  • 4 篇 李香平
  • 4 篇 贺文丽
  • 4 篇 mo lei
  • 3 篇 张巧宏
  • 3 篇 王晶
  • 2 篇 xu guiping
  • 2 篇 严丽明
  • 2 篇 薛秋宁
  • 2 篇 李计伟
  • 2 篇 li jun
  • 2 篇 李捷
  • 2 篇 zhang jin-qiao

语言

  • 9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
99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情境模型研究中的分离与整合
收藏 引用
心理科进展 2009年 第6期17卷 1124-1132页
作者: 伍丽梅 莫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广州510610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中心 广州510631
情境模型概念出现后,有关情境模型研究重点解决以下两大问题:其一,情境模型不是课文基础表征;其二,情境模型具有多维结构。前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与课文基础表征的分离研究,后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从单维向多维的整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研究
收藏 引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年 第4期19卷 53-56页
作者: 张金桥 莫雷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广州510610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 pictureverificationtask)探讨了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结果表明,汉语因果复句的项目表达顺序为"结果→原因"时,所形成的心理表征中项目发生互换,其结果为"原因→结果&q...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也谈“了_2”的语法意义
收藏 引用
术交流 2005年 第1期 136-141页
作者: 彭小川 周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广东广州510610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610
区分"了1"与"了2"是十分必要的。前贤所概括的"了2"的各种语法意义语法功能,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了2"的核心语法意义,"表达对当前相关事态的肯定的语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穿”可以表示“戴”吗?——“著”、“穿”、“戴”历史演变考察
收藏 引用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8年 第1期 396-403页
作者: 金穎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汉魏六朝时期,'著'是最常见的通用穿戴动词,同时'戴'和'穿'也在口语中使用。唐代以后,'著'的'穿戴'义逐渐被'戴'和'穿'取代,二者在搭配对象上形成互补,分工更为明确,顺应了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
收藏 引用
汉语史 2004年 第1期4卷 168-177页
作者: 曾昭聰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所刊刻的"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保存了较多的宋元明俗语词。本文训释见于其中的某些词语,为《汉语大词典》作出若干补正。
来源: 评论
四川大竹方言母语者对文白异读字的语音选择
收藏 引用
鸭绿江 2019年 第10期 78-80页
作者: 唐传思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 广东广州510000
本文以四十五名大竹方言母语者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对常用文白异读字的语音选择,并通过年龄、性别、地域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年龄的年轻化,文读音使用率相应增加,并向着全面取代白读音的方向发展.文读音的发展速度与文白读音的语音差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为A而X”格式的语法意义其制约条件
收藏 引用
中文自指导 2008年 第1期 36-39页
作者: 周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为A而x'的语法意义不仅表示目的义还表示原因义。我们从形式与意义的角度讨论'为A而x'格式的语法意义的制约因素以成句的制约条件。句式的构成基础是目的与原因的行为价值、量的对等。句式的语义聚焦与偏移主要体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牵砻”小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5年 第3期 65-67页
作者: 曾昭聪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牵笼”应理解为“牵砻”,即牵动砻使作圆周运动以碾稻谷去壳;话本中的用法是其引申义,指像牵砻一样牵得团团转。“砻”被写作“笼”,除了与形似音同有关外,还与“土砻”的形制有关,其他文献中也有二字通用之例。
来源: 评论
《敦煌变文集》的“但”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07年 第3期 70-74页
作者: 金颖 张春秀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广东广州510610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西玉林537000
本文通过对《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但"字作穷尽式考察,描写了虚词"但"在其中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并对"但"的各个义项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历时比较初步揭示了其演变的规律原因。
来源: 评论
《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
收藏 引用
古籍研究 2003年 第2期 98-99,108页
作者: 曾昭聪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风月锦囊》刊刻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国戏曲选刻本,现藏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无论从戏曲、散曲、曲艺、文学语言、民俗、书刻、版画等各个角度来看,它都提供了新鲜而极有价值的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