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医学
    • 5 篇 临床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3 篇 动物模型
  • 2 篇 队列研究
  • 2 篇 进展
  • 2 篇 诊断标准
  • 2 篇 吻合度
  • 2 篇 重症肌无力
  • 1 篇 肾功能
  • 1 篇 随机交叉试验
  • 1 篇 消除疾病
  • 1 篇 环境空气
  • 1 篇 高温
  • 1 篇 肠道菌群
  • 1 篇 气候变化
  • 1 篇 流行现状
  • 1 篇 消灭
  • 1 篇 脊髓灰质炎病毒
  • 1 篇 病症结合
  • 1 篇 干旱
  • 1 篇 公共卫生
  • 1 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机构

  • 7 篇 暨南大学
  • 6 篇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
  • 3 篇 云南中医药大学
  • 2 篇 广州市无菌动物与...
  • 1 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1 篇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
  • 1 篇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
  • 1 篇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
  • 1 篇 赫姆霍兹环境健康...

作者

  • 7 篇 梁晓峰
  • 5 篇 刘涛
  • 5 篇 马文军
  • 4 篇 曾芳芳
  • 3 篇 袁嘉丽
  • 3 篇 邱聪龄
  • 3 篇 梁淑茹
  • 3 篇 牛海涛
  • 3 篇 刘丹
  • 3 篇 liu dan
  • 2 篇 yuan jiali
  • 2 篇 wen huiyan
  • 2 篇 陈瑾玲
  • 2 篇 王兴易
  • 2 篇 li jiaxin
  • 2 篇 niu haitao
  • 2 篇 黄文琪
  • 2 篇 胡建雄
  • 2 篇 李佳昕
  • 2 篇 王斯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大气甲醛长期暴露对肿瘤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5年 第4期 241-246页
作者: 梁淑茹 彭弯 郑媛 陈芷清 梁晓峰 马文军 刘涛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大气甲醛与自然人群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完善肿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结合比利时航天物理研究所(BIRA-IASB)提供的臭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臭氧长期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5年 第4期 260-266页
作者: 梁淑茹 李艺琳 余斯文 杨尚峰 梁晓峰 马文军 刘涛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的 探讨中国5省的臭氧日最大8 h平均浓度(MDA8 O3)长期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与死亡负担,为O3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5省2013—2018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数据、MDA8 O3年平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甲醛长期暴露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5年 第3期 192-195页
作者: 梁淑茹 肖欣洁 朱启炯 梁晓峰 马文军 刘涛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的 了解大气甲醛长期暴露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预防糖尿病发生和制定甲醛治理政策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基于2010—2016年在中国25个省份开展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收集参与者信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全球卫生视角看我国公共卫生
收藏 引用
华南预防医学 2025年 第1期51卷 1-4,9页
作者: 李佳昕 温卉妍 刘丹 曾芳芳 邱聪龄 梁晓峰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暨南大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院/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2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本研究从全球卫生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分应对策略。近年来,我国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降低等。然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分析
收藏 引用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5年
作者: 陈钰涵 陈瑾玲 李欣 区燕华 王斯 陈镜伊 王兴易 袁嘉丽 段媛媛 羊忠山 牛海涛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市无菌动物与微生态转化重点实验 暨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于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电信号传递异常而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几率较高,进而引起广泛关注,并针对该疾病建立相对应的多种动物模型。本文旨在对MG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分析
收藏 引用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5年 第2期45卷 176-186页
作者: 陈钰涵 陈瑾玲 李欣 区燕华 王斯 陈镜伊 王兴易 袁嘉丽 段媛媛 羊忠山 牛海涛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500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广州510632 广州市无菌动物与微生态转化重点实验 暨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广州51063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严重时可累呼吸功能。目前,西医治疗MG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显著;而中医治疗具有多靶点干预的优势。由于M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夜间睡眠温度干预对大学生肾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5年 第4期 254-259页
作者: 石程宾 邱嘉敏 孙莹 胡建雄 徐英 何冠豪 刘涛 梁晓峰 马文军 曾芳芳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暨南大学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中心 赫姆霍兹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目的 探究夜间睡眠温度干预对大学生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温度干预防治肾脏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3年10—11月在广州市招募40名18~30岁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交叉试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20人)和对照组(2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4年 第3期30卷 363-369页
作者: 黄文琪 刘丹 邱聪龄 曾芳芳 梁晓峰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2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2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灰很难治愈且缺乏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脊灰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灰行动。本文综述了全球脊灰流行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病毒性肝炎现状消除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公共卫生 2024年 第11期40卷 1413-1416页
作者: 黄文琪 温卉妍 李佳昕 徐妙 邱聪龄 曾芳芳 刘丹 梁旭竞 梁晓峰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 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510630 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 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 广州510632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广州510632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增长的传染病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现状消除病毒性肝炎进展的相关文献和报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3年 第7期31卷 946-954页
作者: 胡雅谦 王珊珊 张童 袁嘉丽 牛海涛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 病毒致病及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 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暨南大学实验动物管理中心/广州市无菌动物与微生态转化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32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概念的提出,人类宏基因组学也成为了揭示人体发育与健康的新途径。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区系,已经被发现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有着丰富的种类数量,在有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