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0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2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2 篇 文学
    • 6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9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7 篇 历史学
    • 17 篇 中国史
  • 8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4 篇 哲学
    • 4 篇 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主题

  • 8 篇 海外华文文学
  • 6 篇 新移民文学
  • 5 篇 马华文学
  • 4 篇 网络文学
  • 4 篇 华文文学
  • 4 篇 诗学
  • 3 篇 文学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世界华文文学
  • 3 篇 北美
  • 3 篇 叶维廉
  • 3 篇 文化产业
  • 3 篇 访谈录
  • 3 篇 文艺副刊
  • 3 篇 北美新移民文学
  • 3 篇 综述
  • 2 篇 纳博科夫
  • 2 篇 文学作品
  • 2 篇 知情权
  • 2 篇 叙事策略

机构

  • 121 篇 暨南大学
  • 8 篇 广东省作家协会
  • 6 篇 广东教育学院
  • 5 篇 海外华文文学与华...
  • 3 篇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 3 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3 篇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
  • 3 篇 惠州学院
  • 3 篇 华侨大学
  • 2 篇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 2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2 篇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 2 篇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
  • 2 篇 广东工业大学
  • 1 篇 广东省中国文学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 篇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
  • 1 篇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
  • 1 篇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
  • 1 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作者

  • 17 篇 蒋述卓
  • 14 篇 王列耀
  • 11 篇 吴奕锜
  • 10 篇 池雷鸣
  • 9 篇 董天策
  • 9 篇 陈涵平
  • 6 篇 龙扬志
  • 6 篇 洪治纲
  • 6 篇 郑焕钊
  • 6 篇 颜敏
  • 6 篇 陈伟军
  • 5 篇 闫月珍
  • 5 篇 温明明
  • 4 篇 蒙星宇
  • 4 篇 陈玉珊
  • 3 篇 wu yi-qi
  • 3 篇 白杨
  • 3 篇 李凤亮
  • 3 篇 yan min
  • 3 篇 jiang shuzhuo

语言

  • 12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报道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4期29卷 90-92页
作者: 董天策 何裕华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广东广州510632
文章以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报道为例,从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出发,认为自然灾害报道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及时做好预警报道;其次,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再次,适时做好反思报道。这是灾害报道的三个基本要求或基本原则。
来源: 评论
启蒙话语的异域回旋——论司马文森、巴人的南洋叙事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6期37卷 9-16,161页
作者: 颜敏 惠州学院中文系 广东惠州516007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司马文森与巴人基于启蒙视野而形成的南洋叙事,对晚清以来的启蒙话语既有追随、挪用,也根据异域经验进行了修正、改写,开启了华侨华人历史叙事的新起点。这种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生、衍变过程可称为回旋。回旋是对关联与运动性的重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信息公开与传媒变局——2008年我国新闻实践的突破与启示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30卷 168-172页
作者: 董天策 陈映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2008年我国新闻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信息公开与社会开放、新闻价值理念的提升与报道机制的创新、大传媒格局初步形成三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多元格局下传媒理念与体制变革的原因,最后阐明这种突破性进步带来三组关系的调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晚清域外游记中科技书写与科学世界观兴起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 第9期34卷 121-126页
作者: 杨汤琛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晚清域外游记以压倒性的篇幅书写西方的科技器物,不仅更正了固有的理念图式,开始了从"奇技淫巧"到觅"制器"之法的思路转换,而且于有关科技器物、科学常识的描述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与追求客观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深耕“本土”与走向“世界”:现代传媒与90年代以来的马华文学--以“花踪文学奖”和《花踪文汇》为例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1期36卷 96-103页
作者: 吴奕锜 王文艳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广东广州510006
"花踪文学奖"的举办和《花踪文汇》的诞生是现代传媒深刻地介入到马华文学体制中的产物。《花踪文汇》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结集出版,保存和显示了马华文学近20多年来的创作实绩,描绘了马华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具有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混杂形象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34卷 80-84页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因殖民现象和移民运动而形成的文化混杂,已经成为后殖民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新移民文学作为流散群体的生活折射,势必会对文化混杂进行富有特色的形象思考,陈霆的《漂流北美》、张翎的《尘世》和苏立群的《混血亚当》即是代表。他们的创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美华文学中不同代际的纽约书写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6期 194-197页
作者: 陈涵平 吴奕锜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
在美华文学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代作家都展开过“纽约书写”。他们在叙写各自对纽约的不同体认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展现出自身所处时代的诸多特色。因此,纽约书写,就不仅仅是华人移民个体生存经验的展示,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 73-77,159页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310
新移民文学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衍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尤其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叙事,以其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的运行轨迹,生动展示了后殖民语境所赋予的文化政治学方面的丰富含义。
来源: 评论
网起网落:新移民与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北美华文作家少君访谈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 2009年 第5期 94-98页
作者: 蒙星宇 少君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2008年10月21日-24日,在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来源: 评论
论日本华人新移民文学的历史发展与总体特征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 第5期31卷 98-102页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310
日本华人新移民文学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前辈留日作家的某些传统,也展示出自身因时代影响而形成的现实特色。本文在大体梳理出日本华人新移民文学三个阶段的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所蕴涵的纪实性、边缘性和道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