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0 篇 期刊文献
  • 5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2 篇 理学
    • 75 篇 生态学
    • 39 篇 生物学
    • 28 篇 海洋科学
    • 6 篇 地质学
    • 3 篇 化学
    • 1 篇 数学
  • 76 篇 农学
    • 6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水产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兽医学
    • 1 篇 畜牧学
  • 36 篇 工学
    • 2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主题

  • 19 篇 浮游植物
  • 9 篇 赤潮
  • 9 篇 海洋卡盾藻
  • 8 篇 米氏凯伦藻
  • 8 篇 沉积物
  • 8 篇 环境因子
  • 8 篇 大亚湾
  • 7 篇 溶血毒素
  • 7 篇 贝类
  • 7 篇 群落结构
  • 6 篇 球形棕囊藻
  • 6 篇 生态分布
  • 6 篇 麻痹性贝类毒素
  • 6 篇 有害藻华
  • 6 篇 双胞旋沟藻
  • 5 篇 重金属
  • 5 篇 形态学特征
  • 5 篇 海链藻
  • 5 篇 卤虫
  • 5 篇 种类多样性

机构

  • 179 篇 暨南大学
  • 55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8 篇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
  • 8 篇 厦门大学
  • 7 篇 浙江省平阳县海洋...
  • 6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5 篇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
  • 5 篇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
  • 5 篇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
  • 4 篇 浙江省南麂海洋环...
  • 4 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
  • 3 篇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
  • 3 篇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
  • 3 篇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韩山师范学院
  • 2 篇 浙江南麂海洋环境...
  • 2 篇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
  • 2 篇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
  • 2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96 篇 吕颂辉
  • 47 篇 江天久
  • 31 篇 李扬
  • 30 篇 江涛
  • 27 篇 jiang tian-jiu
  • 24 篇 齐雨藻
  • 20 篇 li yang
  • 20 篇 l(u) song-hui
  • 18 篇 欧林坚
  • 18 篇 王艳
  • 17 篇 岑竞仪
  • 17 篇 吴霓
  • 15 篇 jiang tao
  • 13 篇 王小冬
  • 11 篇 陈菊芳
  • 11 篇 王朝晖
  • 10 篇 qi yu-zao
  • 8 篇 滕德强
  • 8 篇 李欢
  • 8 篇 吕淑果

语言

  • 18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热带海洋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162-171页
作者: 陈时兵 黄博珠 谢学东 赵金平 吕颂辉 岑竞仪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广州510308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鱼毒性藻类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
收藏 引用
分析化学 2012年 第8期40卷 1181-1186页
作者: 吴霓 江天久 江涛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和分析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毒素的甲醇粗提物,通过对比不同流动相、检测波长、等度和梯度洗脱方式,初步建立了分析其溶血毒素的HPLC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海洋卡盾藻溶血毒素的粗提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害赤潮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业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收藏 引用
水产学报 2011年 第10期35卷 1582-1588页
作者: 江天久 李支薇 江涛 吴锋 佟蒙蒙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9年10—11月双胞旋沟藻赤潮期的现场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赤潮灾害发生期近岸捕捞及旅游观光业直接经济损失的构成,并依据在该海域从事生产活动船只吨位的大小及经营的方式,分别构建了赤潮灾害对近岸捕捞及观光旅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东海4种赤潮藻的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对比
收藏 引用
过程工程学报 2006年 第3期6卷 439-444页
作者: 吕颂辉 李英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32
以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的4种代表性赤潮藻(硅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甲藻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对比了其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及藻细胞利用胞内储存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2种甲藻的RN值(4...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收藏 引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年 第2期32卷 11-19页
作者: 滕德强 吕颂辉 郭福星 江涛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510632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Cd的含量分布以及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海域中Cu、Pb、Zn、Cr、Hg、Cd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囊体形态以及囊体细胞的分布
收藏 引用
植物学报 2012年 第5期47卷 508-514页
作者: 黄天吾 王小冬 王艳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510632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中国近海海区常见有害藻华原因种,其异型生活史中包含单细胞和球形囊体两种形态。游离单细胞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囊体最大直径可达3cm,巨大的体积可能导致囊体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细胞分布。以球形棕囊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广东东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0年 第1期17卷 119-127页
作者: 江天久 包财 雷芳 吴锋 江涛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为了弄清广东东部沿海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主要成分及其藻类来源,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间在粤东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无机氮磷对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年 第4期12卷 1-4页
作者: 马方方 李霞 吕颂辉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州510632
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藻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藻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源对双胞旋沟藻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H2PO4为磷源,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光照及营养盐对3种赤潮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海洋科学 2011年 第4期35卷 94-99页
作者: 张淑雯 欧林坚 吕颂辉 陈菊芳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通过在室内批量培养实验中添加活体藻类及荧光标记藻类(Fluorescent Labled Algae,FLA)的方式,研究不同光照及营养盐条件下3种赤潮甲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及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N、P、Mn和Fe对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海洋环境科学 2012年 第2期31卷 167-172页
作者: 胡蓉 徐艳红 张文 吴霓 江涛 江天久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为了解营养盐因子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香港株))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N、P、Mn和Fe浓度条件下,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N浓度低于300.00 mg/L和P浓度低于20.00 mg/L的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