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1 篇 会议
  • 4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 篇 医学
    • 37 篇 临床医学
    • 9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7 篇 工学
    • 4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14 篇 创面愈合
  • 7 篇 脂肪源性干细胞
  • 5 篇 创伤愈合
  • 5 篇 慢性创面
  • 4 篇 创面修复
  • 4 篇 移植
  • 4 篇 生长因子
  • 4 篇 增殖
  • 3 篇 血管紧张素ⅱ
  • 3 篇 富血小板血浆
  • 3 篇 增生性瘢痕
  • 3 篇 封闭负压引流
  • 3 篇 脂肪颗粒
  • 2 篇 再生医学
  • 2 篇 转化医学
  • 2 篇 感觉异常
  • 2 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2 篇 losartan
  • 2 篇 细胞内环境
  • 2 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机构

  • 98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24 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
  • 15 篇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
  • 3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
  • 2 篇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
  • 2 篇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
  • 1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1 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
  • 1 篇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 1 篇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
  • 1 篇 暨南大学华侨医院
  • 1 篇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 1 篇 graduate school ...
  • 1 篇 暨南大学附属一医...
  • 1 篇 广州军区总医院
  • 1 篇 解放军总医院
  • 1 篇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
  • 1 篇 广东广州

作者

  • 98 篇 刘宏伟
  • 47 篇 李升红
  • 40 篇 肖丽玲
  • 33 篇 廖选
  • 27 篇 程飚
  • 18 篇 卢金强
  • 16 篇 谢光辉
  • 16 篇 谢波
  • 15 篇 张志丹
  • 15 篇 肖静
  • 13 篇 徐媛
  • 12 篇 陈苑雯
  • 10 篇 黄海玲
  • 10 篇 liu hong-wei
  • 9 篇 liu hongwei
  • 9 篇 王婧薷
  • 9 篇 liao xuan
  • 9 篇 佘文莉
  • 8 篇 邵建立
  • 8 篇 li sheng-hong

语言

  • 1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
收藏 引用
首届全国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大会暨国际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术研讨会
作者: 廖选 肖静 肖丽玲 徐媛 李升红 吴帆 刘宏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30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已被作为线抗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各种ACE抑制剂50%的副反应发生在皮肤.糖尿病人的治疗中长期服用ACE抑制剂者发生足溃疡和下肢截肢的风险...
来源: 评论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
收藏 引用
第十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议、第三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面修复医师专业委员会会议
作者: 廖选 肖静 肖丽玲 徐媛 李升红 吴帆 刘宏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0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已被作为线抗高血压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各种ACE 抑制剂50%的副反应发生在皮肤。糖尿病人的治疗中长期服用ACE 抑制剂者发生足溃疡和下肢截肢的...
来源: 评论
创面修复“TIME”原则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年 第11期16卷 2059-2062页
作者: 徐媛 刘宏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510630
背景: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的:全面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明确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Losartan对创面愈合与创面内细胞凋亡的影响
Losartan对创面愈合与创面内细胞凋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肖静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0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受体(type 1 receptor, AT1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伤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1R特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颗粒脂肪移植在预防深组织粘连中的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 第12期21卷 2167-2169页
作者: 肖静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肖丽玲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预防瘢痕与深组织粘连松解术后再发生粘连的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2010年8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对符合条件的15例皮肤外伤或手术后瘢痕与深肌肉和腱性组织粘连的病例采用原瘢痕处小切口,仔细分离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徐媛 肖静 肖丽玲 邵建立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受体(type 1 receptor,AT1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1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全层皮肤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参与创面修复的干细胞及其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
参与创面修复的干细胞及其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作者: 肖静 刘宏伟 程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创面修复是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多种细胞成份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修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成份等参与创面的修复过程。随着对创面愈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cf3、tcf4与表皮平衡
Tcf3、tcf4与表皮平衡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谢光辉 肖丽玲 肖静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来源: 评论
ACE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中作用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 第8期19卷 1256-1259页
作者: 李升红 刘宏伟 程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3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广东广州51001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 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过程中的关键性限速酶之,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Ⅰ水解生成RAS最重要的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CE也可使具有扩张血管反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参与创面修复的干细胞及其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感染.炎症.修复 2012年 第3期13卷 182-186页
作者: 肖静 刘宏伟 程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 广东广州510110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抵御外界病菌入侵、调节体温、感觉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皮肤的表皮处于动态的更新状态,新生的表皮细胞取代老化脱落的角质细胞,这个过程与定位于表皮基底的表皮干细胞密切相关,基底表皮干细胞的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