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6 篇 期刊文献
  • 9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67 篇 医学
    • 30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28 篇 临床医学
    • 6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61 篇 中西医结合
    • 37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口腔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97 篇 理学
    • 48 篇 生态学
    • 46 篇 生物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化学
  • 36 篇 工学
    • 14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林业工程
  • 22 篇 管理学
    • 20 篇 公共管理
  • 15 篇 农学
    • 11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2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56 篇 大鼠
  • 39 篇 砷中毒
  • 36 篇 小鼠
  • 25 篇 细胞凋亡
  • 19 篇
  • 18 篇 双酚a
  • 17 篇 生殖毒性
  • 16 篇 基因多态性
  • 16 篇
  • 15 篇 dna甲基化
  • 14 篇 微核
  • 14 篇 dna损伤
  • 12 篇 毒性
  • 12 篇 氧化应激
  • 12 篇 脂质过氧化
  • 11 篇 毒理学
  • 11 篇 基因表达
  • 10 篇 海马
  • 10 篇 松果体
  • 9 篇 细胞毒性

机构

  • 83 篇 第三军医大学
  • 78 篇 贵阳医学院
  • 71 篇 沈阳医学院
  • 41 篇 吉林大学
  • 33 篇 遵义医学院
  • 33 篇 桂林医学院
  • 30 篇 新乡医学院
  • 29 篇 山西医科大学
  • 28 篇 宁夏医学院
  • 26 篇 郑州大学
  • 22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20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0 篇 苏州大学
  • 20 篇 浙江大学
  • 20 篇 广西医科大学
  • 18 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 17 篇 第二军医大学
  • 17 篇 南京铁道医学院
  • 15 篇 新疆医科大学
  • 15 篇 南通医学院

作者

  • 86 篇 曹佳
  • 64 篇 张爱华
  • 46 篇 马明月
  • 43 篇 cao jia
  • 42 篇 张玉敏
  • 36 篇 段志文
  • 29 篇 裴秀丛
  • 25 篇 zhang ai-hua
  • 25 篇 刘胜学
  • 24 篇 黄晓欣
  • 21 篇 舒为群
  • 21 篇 郑金平
  • 20 篇 刘秀芳
  • 19 篇 罗鹏
  • 19 篇 敖琳
  • 18 篇 shu wei-qun
  • 17 篇 刘晋祎
  • 15 篇 洪峰
  • 15 篇 潘雪莉
  • 14 篇 童建

语言

  • 77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桂林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778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关注地方性砷中毒生物学标志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2年 第1期31卷 1-2页
作者: 张爱华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550002
地方性砷中毒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地方病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控制,通过改水、改灶,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阻断了高砷暴露,取得了显著成就[1].由于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表观遗传学:揭示砷中毒机制及改进防治策略的新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3年 第1期32卷 1-2页
作者: 张爱华 550004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发现生物体除了存在以DNA序列为基础的遗传编码信息外。还存在决定遗传编码信息表达的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针对后者研究基因演绎为表型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遗传学分支学科。遗传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因多态性研究在地方性砷中毒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收藏 引用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29卷 1-2页
作者: 张爱华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550004
人类的大多数疾病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个体对同一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间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也存在显著差别。现有研究表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及疾病临床表现的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鼠苯并(a)芘的急性免疫毒性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1991年 第3期5卷 221-222页
作者: 薛彬 雷志明 赵西龙 杨小华 北京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北京100083 宁夏医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 银川750004
苯并(a)芘(B(a)P),是煤焦油、煤烟及其它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不仅污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具有致癌作用。关于B(a)P ip的免疫毒性,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B(a)P对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巨噬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光照影响
收藏 引用
理学 2005年 第1期57卷 97-102页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探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light:12h-darkcycle,LD)及持续黑暗(constantdarkness,DD)光制下松果体Clock基因和芳烷脘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NAT)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表达及其光反应变化。Sprag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收藏 引用
理学 2006年 第4期58卷 359-364页
作者: 王国卿 傅春玲 李建祥 杜玉珍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123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溴氰菊酯对大鼠神经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及凋亡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年 第6期20卷 427-429页
作者: 李涛 石年 徐汉宫 韦艳宏 吴又桐 周丽 陈亮 董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武汉430030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 (DM )对神经细胞游离钙浓度 ([Ca2 + ]i)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3个染毒组 ,染毒组腹腔注射 1 2 .5mg/kg的DM ;以Fura 2 /AM为荧光指示剂 ,RF 530 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染毒后 5、2 4、4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a2+/CaN信号通路在双酚A影响巨噬细胞分泌IL-6中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职业医学 2019年 第4期46卷 428-433页
作者: 范峥 何秀 于海洋 段晓旭 张玉敏 马明月 段志文 裴秀丛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
目的探讨Ca2+/CaN信号通路在双酚A影响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激活剂组、3个双酚A组和抑制剂组。对照组细胞予体积分数为0.10%二甲基亚砜处理;激活剂组细胞予质量浓度为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p53基因甲基化和突变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年 第5期45卷 393-398页
作者: 张爱华 潘雪莉 夏玉洁 肖骞 黄晓欣 贵阳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550004 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
目的 探讨燃煤砷污染对人体p53基因甲基化(启动子区及第5外显子)和突变(第5外显子)的影响,分析其与燃煤型砷中毒的关系.方法 在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选择112例砷中毒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度中毒组(38例)、中度中毒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理科学进展 2004年 第3期35卷 210-214页
作者: 王国卿 童建 苏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苏州215007
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 ,松果体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近来 ,在鸟类松果体中相继发现了几种钟基因 ,如Per、Cry、Clock和Bmal等 ,其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哺乳类视交叉上核 (SCN)的非常相似。钟的振荡由其自身调控反馈环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