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颅内动脉责任斑块在3D-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3D-HRVW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联合,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从而帮助临床对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未来卒中复发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接受HRVWI检查的脑卒中患者病例296例,在296例患者的平扫序列T1WI和增强序列CE-T1WI图像中测量责任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并勾画斑块、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基于L1正则化的特征筛选(linear models penalized with the L1norm,L1 Based)筛选组学特征,所有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在训练组中,将筛选出的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卒中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将斑块组学特征与IPH构建联合模型,并在测试组中评估其性能。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最后建立列线图可视化模型。结果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6岁,包括207例男性参与者(69.9%)和89例女性参与者(30.1%),其中卒中复发患者58例(19.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特征和责任斑块的放射学特征中只有IPH[优势比(odds ratio,OR)=8.577,95%CI:4.374~16.818]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E-T1WI序列和T1WI序列中分别提取了2153个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CE-T1WI数据中保留了4个放射组学特征,T1WI数据中保留了6个放射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IPH的AUC为0.757(0.693~0.814),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770(0.707~0.826),联合模型的AUC为0.866(0.811~0.909)。在测试组中,IPH的AUC为0.750(0.647~0.836),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819(0.723~0.892),联合模型的AUC为0.880(0.794~0.93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联合模型的表现优于IPH模型(P<0.05)。结论颅内动脉责任斑块的3D-HRVW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IPH在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中具有良好效能,优于独立的IPH模型。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正常斜坡的MRI特点,探索儿童斜坡开始黄髓化的年龄界值,以利于更好地识别骨髓病变。材料与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放射科行颅脑MRI检查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141例儿童正常斜坡信号特点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探讨儿童斜坡开始黄髓化的年龄界限。在T1WI序列正中矢状面观察斜坡的信号特点,分析未黄髓化及黄髓化年龄分布特点,计算Youden指数及绘制年龄预测斜坡黄髓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tacteristic,ROC)曲线,探索儿童斜坡开始黄髓化的年龄界值。结果2141例儿童中,男孩1339例,女孩802例。1339例男孩中,未黄髓化者521例(1个月~36个月),黄髓化者818例(4个月~180个月);802例女孩中,未黄髓化者326例(1个月~35个月),黄髓化者476例(5个月~201个月)。男孩年龄为13.5个月时,Youden指数为0.814,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69~0.982;女孩年龄为11.5个月时,Youden指数0.836,AUC为0.980,95%CI:0.973~0.987。结论年龄>13.5个月可作为男孩斜坡开始黄髓化的年龄界值;年龄>11.5个月可作为女孩斜坡开始黄髓化的年龄界值;男孩开始黄髓化的年龄晚于女孩。
目的探讨3.0 T MRI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在体外模型和实验动物中定量评估肾脏氧化还原代谢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生理浓度的氧化还原代谢物体外模型,包括还原型代谢物(谷氨酸、丙氨酸、谷胱甘肽)和氧化型代谢物(2-酮戊二酸、丙酮酸...
详细信息
目的探讨3.0 T MRI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成像在体外模型和实验动物中定量评估肾脏氧化还原代谢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生理浓度的氧化还原代谢物体外模型,包括还原型代谢物(谷氨酸、丙氨酸、谷胱甘肽)和氧化型代谢物(2-酮戊二酸、丙酮酸、谷胱甘肽二硫化物、氢氧化铵),采用3.0 T MRI扫描仪进行CEST成像,成像方法为固定射频持续时间为2000 ms,采集不同饱和脉冲强度(B1)值(1、2、3、4μT)的CEST图像;固定B1值为2μT,采集不同射频持续时间(1500、2000 ms)的CEST图像,获取最佳扫描参数。采用最佳扫描参数对7只正常实验兔左侧肾脏进行CEST成像,测量兔肾皮质和外髓的非对称磁化传递率(MTRasym),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体外模型实验显示氧化还原代谢物CEST扫描最佳B1值为2μT、最佳射频持续时间为2000 ms。谷胱甘肽二硫化物、谷胱甘肽、谷氨酸、丙氨酸的MTRasym峰值分别在3.75、3.5、3、1.5 ppm处,丙酮酸、2-酮戊二酸、氢氧化铵的峰值在1 ppm处,且还原型代谢物的MTRasym信号峰值高于氧化型代谢物。在B1值为2μT、射频持续时间为2000 ms的条件下,在1、3、3.5、3.75 ppm处,兔肾皮质的MTRasym信号分别为(2.60±1.10)%、(2.86±1.32)%、(3.04±1.06)%、(2.98±0.91)%,兔肾外髓的MTRasym信号分别为(1.00±0.56)%、(2.43±0.94)%、(2.29±0.88)%、(1.98±0.58)%,兔肾皮质的MTRasym信号均高于外髓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23;t=2.56,P=0.043;t=3.50,P=0.013;t=3.45,P=0.014)。结论3.0 T MRI CEST成像可用于定量评估体外模型及正常实验兔肾脏氧化还原代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