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聚-γ-谷氨酸(γ-PGA)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的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于2022年和2023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开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包括黑籼稻(B)、冈特优8024(R)和黄华占(H)3个水稻品种,和不施加γ-PGA发酵液(P0)和施加25 kg hm^(-2)γ-PGA发酵液(P1)2种γ-PGA处理方式,分析了水稻干物质量、植株氮磷素积累量、产量、稻米外观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022年施加γ-PGA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P1处理较P0水稻产量增加3.2%~10.8%;2023年施加γ-PGA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加γ-PGA的品种B和R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不施γ-PGA处理,BP1处理较BP0齐穗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7.5%~8.5%,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5.9%~7.2%;RP1处理较RP0齐穗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8.5%~8.8%,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增加3.3%~3.5%。施加γ-PGA对品种H的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施加γ-PGA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P1处理较P0齐穗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12.5%~19.0%,磷素积累量显著增加13.4%~20.3%;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7.2%~16.5%,磷素积累量显著增加9.2%~29.0%。施用γ-PGA能显著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胶稠度、垩白度,但对粒长、粒宽、碱消值无显著影响。因此,施用γ-PGA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素积累量,改善稻米品质。
过度开发、非法猎捕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已经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将野外非法获取的动物混入合法养殖动物中掩盖违法犯罪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需要从科学鉴定角度区分不同来源的动物。骨骼肌是非法猎捕和贸易的主要目标产品,但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鉴别其来源。本研究以被归入《国家畜禽资源目录》的新型家禽,同时又是“三有”物种的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为例,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methylation-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melting,MS-HRM)测试了26个甲基化水平在野生和圈养环颈雉之间具有潜在差异的位点,得到11个可以稳定检测的位点。统计分析发现,LOC116232884、NFATC2、FGF9-3、FGF9-2、MAPK8、DUSP10和MYCN七个位点在两组间的甲基化水平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00~0.004),各位点整体正确鉴别率为62.22%~82.78%,累积鉴别能力可达99.99993%。研究结果为建立鉴别野生和圈养环颈雉的方法提供了位点资源和检测方法,也为解决其他同类物种的鉴别问题提供了借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