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17 篇 期刊文献
  • 11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21 篇 理学
    • 1,367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海洋科学
    • 21 篇 生态学
    • 6 篇 化学
    • 5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理学
    • 3 篇 数学
    • 3 篇 地球物理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77 篇 工学
    • 1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10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水利工程
    • 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6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51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作物学
    • 6 篇 园艺学
  • 17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4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77 篇 青藏高原
  • 72 篇 数值模拟
  • 48 篇 年代际变化
  • 37 篇 降水
  • 35 篇 年际变化
  • 31 篇 pm2.5
  • 30 篇 暴雨
  • 30 篇 wrf模式
  • 30 篇 资料同化
  • 27 篇 气候变化
  • 27 篇 夏季降水
  • 26 篇 大气环流
  • 23 篇 气溶胶
  • 23 篇 飑线
  • 23 篇 enso
  • 23 篇 南亚高压
  • 22 篇 水汽输送
  • 21 篇 电荷结构
  • 21 篇 热带气旋
  • 20 篇 台风

机构

  • 1,479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1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1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41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3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
  • 32 篇 浙江大学
  • 27 篇 南京大气科学联合...
  • 25 篇 南京大学
  • 22 篇 江苏省气候中心
  • 20 篇 江苏省气象台
  • 20 篇 国家气象中心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0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 篇 国家气候中心
  • 19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7 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16 篇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
  • 15 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
  • 12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7 篇 沈新勇
  • 72 篇 闵锦忠
  • 55 篇 陈海山
  • 50 篇 管兆勇
  • 50 篇 智协飞
  • 48 篇 江志红
  • 45 篇 徐海明
  • 42 篇 李栋梁
  • 41 篇 周顺武
  • 40 篇 朱彬
  • 36 篇 张文君
  • 35 篇 王黎娟
  • 33 篇 陈耀登
  • 32 篇 张其林
  • 30 篇 郭栋
  • 30 篇 李小凡
  • 30 篇 王咏青
  • 29 篇 曾刚
  • 28 篇 谭涌波
  • 28 篇 安俊琳

语言

  • 1,53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30 条 记 录,以下是521-530 订阅
排序:
蒙古高压和极涡中期过程对2010年疆北持续性降雪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原气象 2021年 第2期40卷 302-313页
作者: 马丽云 饶建 孙晓娟 朱素行 施春华 陈长胜 郭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南京210044 吉林省气象台 吉林长春130062
利用NCEP1再分析的逐日、逐月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风、温度、相对湿度资料与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3.0)降水资料,分析了新疆北2010年1-2月连续5次降雪过程以及蒙古高压和极涡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沛水汽条件下蒙古高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稳定天气形势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重度污染过程气象成因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 第5期40卷 1575-1586页
作者: 成莹菲 侯雪伟 朱彬 卢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基于空气质量数据、天气图、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秒探空资料以及高分辨率的降水数据,剖析了2015年12月19—27日发生在我国东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重度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我国东地区主要受到东路冷高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20年大气科学与环境健康交叉领域热点回眸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 2021年 第1期39卷 88-96页
作者: 尹志聪 李雨嫣 段明铿 王会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珠海51908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2020年,大气科学与环境保护、人群健康等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度的交叉融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遴选了气候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气污染、大范围野火和气候预测等研究热点,回顾并点评了它们之间交叉融合产生的研究成果。
来源: 评论
江淮梅雨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及海温异常的响应
收藏 引用
气象科学 2020年 第5期40卷 669-678页
作者: 陈兵 蒋元春 李栋梁 唐玉 江苏省气候中心 南京21000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44
利用1960-2020年江淮地区7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对江淮梅雨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类型梅雨期太平洋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971—2016年青藏高原积雪冻土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0年 第3期43卷 481-494页
作者: 蒋元春 李栋梁 郑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4 四川省气候中心 四川成都610072
利用1971—2016年青藏高原81个气象站逐月积雪日数和45个测站第一冻结层下界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了积雪冻土下垫面变化对高原植被及沙漠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青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污染日数的季节预测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学报 2021年 第2期44卷 290-301页
作者: 董莹 尹志聪 段明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广东珠海51908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将霾日数年际增量作为预测对象、前期外强迫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广义相加模型建立长三角地区冬季霾日数预测模型。综合考察“去一法”交叉验证和循环独立样本实验的结果,选出适用于各个模型较优的建模方法,并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4-2018年冬季长三角强霾事件及天气形势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 第7期40卷 2333-2345页
作者: 韩博威 马晓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44
利用2014-2018年环保空气污染监测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季长三角地区强霾污染过程中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及气象要素对强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8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共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每年冬季的12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表征南海季风强度的指标及其与华南降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大气科学 2020年 第1期44卷 1-12页
作者: 赵玮 陆尔 龚理卿 王睆 刘佳 方陆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210044 深圳市气象局 深圳518040 杭州市气象局 杭州310051
风场强度与方向的季节性变化是季风区最显著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之一。Lu and Chan(1999)利用大气低层风场,定义了一个表征南海季风强度的指数,为简单起见,只用了经向风分量,研究表明该指数与华南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屏蔽线和三相线空间结构变化对雷击耦合电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电瓷避雷器 2021年 第3期 7-14页
作者: 宁欣婷 周仿荣 马仪 陈佳雯 张其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210044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昆明650217
基于多导线的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两步走"方法,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屏蔽线和三相线路的空间结构变化对耦合电压峰值的影响。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1)屏蔽线的高度对耦合电压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发现屏蔽线越高,相线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9年7月10日四川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 第4期57卷 551-558,568页
作者: 束艾青 魏鸣 武芳 许冬梅 沈菲菲 李超 卞慧敏 周萱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沈阳110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六安市气象局 安徽六安237000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25 南通市气象局 江苏南通226018
利用探空资料、0.25°ERA-Interim和0.25°FNL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9年7月10日发生在四川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结合中尺度天气预报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对观测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