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2 篇 期刊文献
  • 2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 篇 农学
    • 78 篇 作物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 篇 植物保护
  • 13 篇 理学
    • 7 篇 生物学
    • 6 篇 生态学
  • 4 篇 工学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主题

  • 26 篇 产量
  • 18 篇 水稻
  • 9 篇 杂交稻
  • 7 篇 双季稻
  • 6 篇 早稻
  • 6 篇 直播稻
  • 5 篇 施氮量
  • 5 篇 晚稻
  • 4 篇 种植方式
  • 4 篇 栽插密度
  • 4 篇 低温
  • 4 篇 生理特性
  • 4 篇 稻田
  • 4 篇 稻草还田
  • 3 篇 土壤肥力
  • 3 篇 免耕抛栽
  • 3 篇 土壤酶
  • 3 篇 不完全双列杂交
  • 3 篇 机插
  • 3 篇 叶片衰老

机构

  • 82 篇 江西农业大学
  • 7 篇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
  • 4 篇 江西天涯种业有限...
  • 4 篇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
  • 4 篇 江西省灌溉试验中...
  • 3 篇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
  • 3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南昌市农业科学研...
  • 3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
  • 3 篇 宜春学院
  • 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 2 篇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 2 篇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
  • 2 篇 天津市千叶生物有...
  • 1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1 篇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
  • 1 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 1 篇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
  • 1 篇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作者

  • 43 篇 潘晓华
  • 38 篇 石庆华
  • 33 篇 贺浩华
  • 27 篇 陈小荣
  • 24 篇 谭雪明
  • 22 篇 傅军如
  • 22 篇 朱昌兰
  • 22 篇 李木英
  • 18 篇 彭小松
  • 15 篇 欧阳林娟
  • 12 篇 吴建富
  • 11 篇 胡丽芳
  • 10 篇 边建民
  • 10 篇 贺晓鹏
  • 10 篇 熊强强
  • 10 篇 周大虎
  • 8 篇 钟蕾
  • 7 篇 倪国荣
  • 6 篇 曾晓春
  • 6 篇 沈天花

语言

  • 9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99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后期水分亏缺和增N对杂交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后期水分亏缺和增N对杂交稻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李木英 王竹青 曾蕾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双季稻区水生长后期经常发生的伏旱、秋旱,探讨在适度水分亏缺和增加N肥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叶片光合功能的响应,为延长水后期叶片功能期的水肥调控提供依据。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2种方法,抽穗后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后期水分亏缺和增N对杂交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后期水分亏缺和增N对杂交稻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作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作者: 李木英 王竹青 曾蕾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双季稻区水生长后期经常发生的伏旱、秋旱,探讨在适度水分亏缺和增加N肥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叶片光合功能的响应,为延长水后期叶片功能期的水肥调控提供依据。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2种方法,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西超级籼穗、叶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江西超级籼稻穗、叶性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收藏 引用
2012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
作者: 边建民 贺浩华 朱昌兰 彭小松 傅军如 贺小鹏 陈小荣 胡丽芳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
来源: 评论
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收藏 引用
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作者: 魏赛金 李昆太 涂晓嵘 倪国荣 曾研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制剂在草还田中对早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以水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作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作者: 魏赛金 李昆太 涂晓嵘 倪国荣 曾研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4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制剂在草还田中对早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以水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杂交灌浆期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 第3期27卷 44-55页
作者: 李木英 郑伟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5
为了探讨叶片衰老表现型,为水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此文选用6个杂交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早品种直播栽培的生育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 第3期33卷 399-404页
作者: 李木英 陈关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5
选用6个早品种(组合),探讨直播栽培方式下的生育特性。结果表明,杂交产量为7 833~8 100 kg/hm2,差异不显著;常规嘉育948产量7 344 kg/hm2,杂交组合与嘉育948产量差异显著。杂交组合表现了不同的产量形成特性。产量水平相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施氮量对直播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 2011年 第1期 33-37页
作者: 陈关 李木英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以两系杂交早陵两优8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水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施氮量165kg/hm2产量最高,为8 760.15kg/hm2。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直播水群体发育,其最高茎蘖数、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随着施氮量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科学 2011年 第1期25卷 79-85页
作者: 林洪鑫 潘晓华 石庆华 彭春瑞 吴建富 雷享亮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南昌330200
在30万蔸/hm2(早)和25万蔸/hm2(晚)密度下,以超高产早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防菌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测定
收藏 引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 第2期33卷 355-359页
作者: 倪国荣 潘晓华 张智平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45
对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对7种细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测定,抗菌活性物质对被检测的大肠杆菌7种细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098~3.130 mg/L;抗菌活性物质分别对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