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
详细信息
基于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绘制风险偏倚和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95篇RCTs,总样本量8787例,涉及11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显示,(1)心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前3的是稳心颗粒+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2)提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丹葶肺心颗粒+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补肺活血胶囊+常规西医;(3)提高1秒率(FEV1/FVC%)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4)改善血氧分压(PaO_(2))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5)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6)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补肺活血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7)降低脑钠肽(BNP)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8)改善红细胞压积方面,SUCRA排序前3的是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安全性方面,26篇RCTs报告了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循环和消化系统。结果表明,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可增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鉴于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缺乏中成药间的直接比较,以上结论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中成药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中医手段,但目前尚缺乏对该领域临床研究证据的总体把控。运用证据图对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总结,以期了解该领域的证据现状与不足。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以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分布特征。最终纳入39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1篇观察性研究,14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篇网状Meta分析,3篇指南/专家共识。近10年来发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纳入文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关注度较高;共涉及42种中成药,以丹红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占比最多;疗程以2~4周为主。结局指标对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关注度较高,对经济学指标、预后/终点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指标等关注较少。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指南/专家共识制订流程规范性不足,导致证据质量等级偏低。结果表明,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虽有数量优势,但证据质量普遍较低。未来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长疗程的临床研究,规范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专家共识制订流程,积极构建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核心指标集,以期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