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2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9 篇 农学
    • 85 篇 作物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植物保护
    • 1 篇 林学
  • 13 篇 理学
    • 12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12 篇 工学
    • 11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55 篇 小麦
  • 25 篇 产量
  • 15 篇 冬小麦
  • 7 篇 光合特性
  • 7 篇 河南省
  • 5 篇 品种利用
  • 4 篇 豫南雨养区
  • 4 篇 叶绿素含量
  • 4 篇 水分利用
  • 3 篇 小麦新品种
  • 3 篇 强筋
  • 3 篇 普通小麦
  • 3 篇 郑麦101
  • 3 篇 选育
  • 3 篇 倒伏指数
  • 3 篇 叶绿素荧光
  • 2 篇 蒙头水
  • 2 篇 育种
  • 2 篇 抗倒性
  • 2 篇 水分

机构

  • 18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17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9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7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4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农业部黄淮中部小...
  • 2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郑州大学
  • 2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2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作者

  • 38 篇 李向东
  • 35 篇 张德奇
  • 35 篇 方保停
  • 34 篇 邵运辉
  • 33 篇 王汉芳
  • 30 篇 岳俊芹
  • 27 篇 杨程
  • 24 篇 秦峰
  • 17 篇 雷振生
  • 17 篇 吴政卿
  • 16 篇 杨攀
  • 15 篇 马富举
  • 15 篇 杨会民
  • 14 篇 何盛莲
  • 14 篇 胡卫国
  • 13 篇 王西成
  • 13 篇 曹廷杰
  • 13 篇 赵虹
  • 13 篇 李巍
  • 11 篇 许为钢

语言

  • 9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91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小麦新品种郑麦314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收藏 引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 第20期54卷 4941-4942页
作者: 徐福新 雷振生 吴政卿 刘加平 杨攀 杨会民 王美芳 晁岳恩 何盛莲 李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
郑麦314具有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倒和适应性广泛等优良特性,产量三要素协调,适宜在河南中南周边地区种植,品质达到中筋标准,可以用来生产优质面条、馒头等专用粉。
来源: 评论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101”农艺性状及其特点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 第13期43卷 15-15,110页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雷振生 杨会民 杨攀 晁岳恩 周正富 刘加平 李巍 徐福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450002
"郑麦10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丰优育种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品质较优、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收藏 引用
乡村科技 2015年 第17期6卷 8-11页
作者: 李向东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450002
小麦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作物,在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眼下很快就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本期专题策划邀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的李向东博士为读者朋友详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来源: 评论
小麦富硒研究概述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农通报 2015年 第24期31卷 33-36页
作者: 赵淑章 王绍中 武素琴 赵俊昂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郑州450002 河南省项城市汾河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河南项城466200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粮食作物尤其小麦是人体硒元素的主要来源。为了推动富硒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分有关小麦富硒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并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对硒的健康机理、作用机制、小麦对硒肥的吸收、利用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4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发展趋势及利用建议
收藏 引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4年 第9期43卷 11-17页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450002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依据小麦品种变化再谈良种良法配套
收藏 引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4年 第11期43卷 17-19,58页
作者: 赵淑章 李向东 王绍中 武素琴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根据1981-2013年河南省(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及成产三因素变化情况,简要论述了小麦新品种培育与小麦栽培技术的关系,指出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已具有较高生产能力,但大田生产因生产条件限制和栽培技术不配套而未能发挥新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37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 2014年 第1期 151-152页
作者: 杨会民 雷振生 吴政卿 王美芳 何宁 何盛莲 晁岳恩 周正富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450002
郑麦37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丰优育种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两年河南省冬水组区试中产量较河南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周麦18号平均增产2.0%;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郑麦3596的选育
收藏 引用
作物杂志 2014年 第5期 163-164页
作者: 杨攀 雷振生 吴政卿 王美芳 杨会民 周正富 何盛莲 刘加平 徐福新 李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450002
郑麦3596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2003年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育种材料郑麦366,经太空突变后连续6年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优质强筋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2009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稳产性好,综合品质指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101的选育
收藏 引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4年 第10期43卷 23-25页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雷振生 杨会民 杨攀 晁岳恩 李巍 周正富 刘加平 徐福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郑州450002
郑麦101是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材料郑麦9023为亲本,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和鉴定培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区试2a平均产量6 958.5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3.8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984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收藏 引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4年 第1期43卷 33-35页
作者: 何盛莲 吴政卿 雷振生 杨会民 晁岳恩 杨攀 周正富 李巍 刘加平 徐福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
为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配套栽培技术,利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郑麦9962氮(N)、磷(P2O5)、钾(K2O)肥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在豫南麦区,施用氮肥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缺氮区和缺磷区增产44.22%、11.56%,施用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