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77 篇 期刊文献
  • 3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0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41 篇 工学
    • 20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73 篇 软件工程
    • 15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1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06 篇 机械工程
    • 74 篇 电气工程
    • 5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8 篇 水利工程
    • 16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3 篇 公安技术
    • 12 篇 农业工程
    • 1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9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8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8 篇 矿业工程
    • 6 篇 建筑学
    • 6 篇 土木工程
  • 97 篇 管理学
    • 9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7 篇 理学
    • 30 篇 系统科学
    • 14 篇 物理学
    • 11 篇 化学
    • 7 篇 地理学
    • 6 篇 数学
  • 42 篇 教育学
    • 41 篇 教育学
  • 11 篇 农学
    • 1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9 篇 军事学
    • 9 篇 军队指挥学
  • 9 篇 艺术学
    • 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经济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医学

主题

  • 38 篇 单片机
  • 16 篇 设计
  • 15 篇 无线传感器网络
  • 15 篇 数据挖掘
  • 14 篇 嵌入式系统
  • 13 篇 遗传算法
  • 12 篇 fpga
  • 10 篇 实验教学
  • 10 篇 仿真
  • 9 篇 地理信息系统
  • 9 篇 matlab
  • 9 篇 系统设计
  • 9 篇 认知无线电
  • 9 篇 小波变换
  • 9 篇 tcp/ip协议
  • 8 篇 软件设计
  • 8 篇 以太网
  • 8 篇 电话网
  • 8 篇 h.264
  • 8 篇 运动估计

机构

  • 689 篇 河海大学
  • 34 篇 常州工学院
  • 16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1 篇 江苏常州河海大学
  • 9 篇 东南大学
  • 9 篇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 7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6 篇 江南大学
  • 5 篇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 5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4 篇 同济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
  • 3 篇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 3 篇 安阳师范学院
  • 3 篇 南京工程学院
  • 3 篇 重庆大学
  • 3 篇 南通市水利局
  • 3 篇 常州德欧电动科技...

作者

  • 56 篇 朱昌平
  • 56 篇 张金波
  • 53 篇 范新南
  • 52 篇 张学武
  • 49 篇 胡钢
  • 46 篇 江冰
  • 36 篇 李庆武
  • 32 篇 朱金秀
  • 31 篇 zhu chang-ping
  • 31 篇 曹宁
  • 30 篇 陈慧萍
  • 28 篇 王萍
  • 26 篇 li qing-wu
  • 24 篇 陈正鸣
  • 24 篇 fan xin-nan
  • 24 篇 盛惠兴
  • 23 篇 黄皎
  • 20 篇 hu gang
  • 20 篇 康桂华
  • 18 篇 chen hui-ping

语言

  • 708 篇 中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机构=河海大学常州分校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709 条 记 录,以下是611-620 订阅
排序:
一种实用的新型高压无线核相装置的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5年 第1期13卷 45-46,64页
作者: 张金波 胡钢 张学武 张卓 常兴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常州市人本电气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213022
提出了一种无线方式对高压线路不同相之间的相位进行间接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无线电理论,电磁波在天线电感线圈上可以感应出相应电动势的原理,并利用串联谐振电路和窗口比较器等电路实现对相位进行采集。发送装置将具有相位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磁性海藻酸钠絮凝剂的制备其絮凝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工新型材料 2014年 第11期42卷 67-69页
作者: 孟朵 倪才华 朱昌平 黄波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8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锡214122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常州213022
首先用氨基硫脲对海藻酸钠进行功能化改性,然后与磁性纳米Fe3O4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同时具有吸附性和磁性能的杂化海藻酸钠絮凝剂(ST-Fe),IR、XRDTG的研究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用该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的絮凝研究结果表明,杂化海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波快速分解和重构的一般公式
收藏 引用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1年 第3期15卷 6-10页
作者: 虞湘滨 徐伟业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南京工程学院电信系 江苏南京210013
小波分析有良好的时 -频局部化性能 ,现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但其在处理有限长信号时的实时性不太理想 .在分析了基于 Daubechies紧支集正交小波基的快速算法在实际使用中的局限性的基础上 ,本文推导出一般情况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港口物流中心信息平台建设策略
收藏 引用
物流技术 2003年 第8期22卷 24-25,47页
作者: 张恒 张继国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用供应链思想分析了港口物流管理模式,给出了相应的信息平台模型,并指出其建设可遵循的一些策略。
来源: 评论
数字电位器在温度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6年 第1期20卷 65-67页
作者: 苗红霞 柳旭英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河北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 河北邯郸056021
为了提高温度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设计成本,在系统的下位机部分将数字电位器X9319与单片机相结合,实现A/D转换功能;在系统的上位机部分采用VB编程,对数据进行实时接收、保存,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温度!时间曲线.整个系统功能完善,使用方便.
来源: 评论
数字信号基带远程传输的仿真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仿真 2005年 第8期22卷 282-285页
作者: 张学武 唐从明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201203
介绍了硬件方面采用带通放大器实现对数字信号的放大、通过音频功放提高功率和驱动能力,通过低通滤波技术以利用音频变压器隔离总线,实现了数字信号的基带远程传输。根据数据传输线路理论,并结合实际使用的电缆的特点,建立了传输线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气候条件下几种对流层模型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导航定位学报 2023年 第4期11卷 38-48页
作者: 戴祺 章浙涛 文援兰 曾平 王苗苗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211100 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32
对流层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定位测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鉴于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对流层模型性能分析不足,针对高压低温低湿、低压高温高湿气候条件,通过相对动态定位实验来比较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改进霍普菲尔德(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降压式DC-DC变换器混沌控制的仿真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仿真 2006年 第4期23卷 317-321页
作者: 张金波 李晗 李威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213022 河海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对PWM型降压式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DC-DC变换器的混沌控制法的MATLAB仿真模型,仿真模型是在采样数据法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环节,利用离散时间反馈控制法中的参考信号补偿控制,达到控制混沌的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基于超级链接结构的WWW模糊聚类算法
收藏 引用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 第2期8卷 47-52页
作者: 陈晓平 许卓明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人事处 江苏常州213001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搜索引擎是目前最主要的WWW信息检索的工具 ,然而 ,用户对当前搜索引擎的检索效果并不满意。论文给出了基于文档文本内容和文档间超链信息的混合相似度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混合相似度的模糊(软 )聚类算法HTSC。对HTSC算法进行了理论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分形编码技术的介绍与展望
收藏 引用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2期5卷 1-6页
作者: 冯晔 冯忠义 朱幼莲 曹宁 河海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常州213022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电子工程系 常州213001
近20年来,分形的研究受到非常广泛的重视,其原因在于分形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使其吸引着人们寻求其中可能存在的新规律和新特征。本文首先概括地介绍了分形编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其次阐述了它的原理与算法特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