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杭嘉湖平原实验基地,以嘉花11、浙粳37、宁81、祥湖301、秀水09等5个品种水稻及其0—10cm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的方法,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通量,为了解植硅体在稻田生态系统硅和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植硅体含量在不同品种水稻中嘉花11、宁81和祥湖301高于浙粳37和秀水09,在各器官中鞘>叶>茎>根>穗;(2)水稻植株植硅体产生通量为1269.59 kg hm-2a-1,其中地上部分为1203.44 kg hm-2a-1,地下部分为66.15 kg hm-2a-1,在种植50a的稻田0—10cm土壤中的积累通量为40.38 kg hm-2a-1;(3)选择嘉花11等高植硅体含量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对提高水稻植硅体产生通量及其包裹大气中CO2通量有很大的作用。
“以竹代塑”产业重点产品的识别和环境效应评价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缓塑料污染、引导市场向环保产品倾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竹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在减少塑料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环境作用,提出了“以竹代塑”效应(Effect of Bamboo as Substitutes for Plastic, EBSP)的评价方法,构建了竹产品EBSP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以竹代塑”产品的分级模型,实现了六类30种典型“以竹代塑”产品的分级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替代减排率(Emission Reduction Rate of Substitution, ERRS)、材料替代率(Substitution Rate of Material, SRM)和产品更新比例(Product Renewal Ratio, PRR)构建的竹产品EBSP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不同竹产品替代塑料产品的环境效益差异,实现了竹产品EBSP的精准量化和产品的合理分级,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以竹代塑”产品分级方法.(2)六类竹产品的平均EBSP排序为:一次性竹产品>竹家居用品>竹包装产品>竹工程材料>竹家具产品>竹工艺产品,一次性竹产品的EBSP是整体平均水平的1.96倍,表现出非常强的环境效益.(3) PRR是影响竹产品EBSP的关键指标,使用寿命相同的竹产品中,替代减排效率越高,环境效益越强.(4)一次性竹产品(竹牙刷、竹刀叉勺、竹餐盒等)应作为“以竹代塑”产业政策支持和产品研发设计、推广应用的重点对象.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