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8 k J·g^-1,相同器官的干物质热值随竹龄增大而略有降低,竹种间器官平均干物质热值均以缅甸竹最高,最低的为绿竹的竹叶(16.652 k J·g^-1)和竹枝(17.522 k J·g^-1)及慈竹的竹秆(17.710 k J·g^-1);除慈竹外,其他丛生竹的热值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慈竹表观为竹叶〈竹秆〈竹枝;各丛生竹地上部分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MJ·m^-2)表现为龙竹(142.17)〉粉单竹(115.41)〉慈竹(112.97)〉缅甸竹(95.26)〉青皮竹(87.50)〉绿竹(85.31)〉黄竹(85.14)〉麻竹(31.34)。[结论]丛生竹是潜在的能源竹种,受林分特征、气候因素和竹种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8种丛生竹的热值、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显著。8种丛生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各异,以能量现存量最为基本单位进行竹种间的比较更加可靠。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及其分配存在差异,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的现状,龙竹较其他竹种具有效大的优势,有利于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
模拟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对研究城市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LUR),提取包括污染点源因子、交通因子、人口因子、土地利用因子和气象因子等60个预测因子,基于地理加权算法(G...
详细信息
模拟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对研究城市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LUR),提取包括污染点源因子、交通因子、人口因子、土地利用因子和气象因子等60个预测因子,基于地理加权算法(GWR)建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模型,实现对杭州地区近地表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算法时,检验模型的R2值分别达到0.76(春季)、0.70(夏季)、0.73(秋季)、0.76(冬季),模型能够解释PM_(2.5)浓度值80%以上的变异.每个季度杭州地区PM_(2.5)浓度变化不尽相同,但总体以杭州中部最高,西南部偏低.研究说明基于LUR模型模拟大尺度地区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是可行的.
以期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林地合理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利用Scopus,Web of Science,SDOS,CNKI等数据库,查询林地土壤CH_4的相关文献,对不同营林措施(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森林土壤CH_4吸收通量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施加N肥...
详细信息
以期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林地合理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利用Scopus,Web of Science,SDOS,CNKI等数据库,查询林地土壤CH_4的相关文献,对不同营林措施(施肥、采伐、火烧、林下植被管理)森林土壤CH_4吸收通量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施加N肥对于富氮森林土壤CH_4吸收有抑制作用,但可以显著促进贫氮森林土壤CH_4吸收;火烧后土壤CH_4吸收通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多数研究表明,火烧减少土壤CH_4吸收通量;皆伐改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的分解和利用等,从而减弱森林土壤CH_4吸收能力;择伐对森林土壤CH_4吸收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促进和无影响;剔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温度,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散失,增强CH_4氧化菌的活性,促进土壤CH_4吸收;种植固氮植物使森林土壤转变为CH_4的排放源。目前经营措施对森林土壤CH_4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营林措施影响森林土壤CH_4吸收的内在机理的认识还不充分。随着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今后应深入研究多种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林地土壤CH_4吸收影响的内在机理以及甲烷氧化菌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响应机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