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植被具有强大的固碳潜力,然而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特别是日益增多的极端降水事件,对其碳循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 km栅格气象数据计算了持续干期(CDD)、持续湿期(CWD)、日最大降水量(Rx1day)、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和年总降水量(PRCPTOT)6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1970—2019年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和亚热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格局,并探讨极端降水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WD外,其他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呈现降雨极端异常值增多、干旱化不显著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越靠近西北方向越干旱,越往东南方向越湿润,空间变异特征显著;中国亚热带植被NPP以5.8 g C·m^(-2)·10 a^(-1)的速率增加;年均NPP空间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间变异整体较小;植被NPP与极端降水量指数、CWD之间以正相关为主,与CDD以负相关为主;植被NPP对CWD的变化最敏感,对CDD敏感性的空间变异最大,并且持续干期越长、极端降水量越多的地方,NPP对极端降水的敏感性越高,而持续湿期越长的地方,NPP对其敏感性越低。研究结果将为评估亚热带地区极端天气及其对植被NPP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为理解亚热带植被响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精准计量城市绿地乔木碳汇量是提高绿地碳汇能力的前提。以平湖为例,采用单木调查结合绿地类型方法计量城区乔木碳汇,聚类分析树种碳汇能力,空间自相关与热力图分析碳密度、碳汇速率空间分布特征,以辅助城市绿地合理布局。结果表明:(1)平湖的附属绿地碳密度与碳汇速率最大,城市乔木绿地平均乔木碳密度(22.72 t C/hm^(2))为中上水平,平均乔木碳汇速率(8.99 t CO_(2)e a^(-1)hm^(-2))高于非城市森林;(2)硬阔Ⅱ((31.13±15.11)kg CO_(2)e/a)与硬阔Ⅰ((30.43±17.56)kg CO_(2)e/a)树种碳汇能力强于松类、软阔、杉类、柏类;(3)城市乔木绿地乔木碳密度和碳汇密度具有空间聚集性,高值常沿道路呈条带状或沿水域呈团块状分布。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厘清城市绿地乔木的碳家底,管理和提升城市自然碳汇功能,促进城市碳中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