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8 篇 期刊文献
  • 2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7 篇 农学
    • 11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04 篇 作物学
    • 44 篇 园艺学
    • 25 篇 林学
    • 8 篇 植物保护
    • 2 篇 畜牧学
  • 193 篇 工学
    • 83 篇 农业工程
    • 55 篇 水利工程
    • 5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4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4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林业工程
    • 3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22 篇 理学
    • 73 篇 生态学
    • 20 篇 大气科学
    • 18 篇 生物学
    • 9 篇 化学
    • 2 篇 地质学
  • 43 篇 管理学
    • 42 篇 公共管理
  • 10 篇 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43 篇 水稻
  • 25 篇 产量
  • 21 篇 重金属
  • 18 篇
  • 17 篇 土壤
  • 17 篇 品质
  • 16 篇 硝化抑制剂
  • 16 篇
  • 14 篇 氮肥利用率
  • 14 篇 小白菜
  • 13 篇
  • 12 篇 硝酸盐
  • 12 篇 营养品质
  • 11 篇 脲酶抑制剂
  • 10 篇 东南景天
  • 8 篇
  • 8 篇 吸附
  • 7 篇 生物炭
  • 7 篇 硝态氮
  • 7 篇 非点源污染

机构

  • 332 篇 浙江大学
  • 28 篇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
  • 21 篇 环境修复与生态健...
  • 16 篇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
  • 15 篇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
  • 12 篇 浙江省农业遥感与...
  • 10 篇 浙江省亚热带土壤...
  • 10 篇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
  • 9 篇 江西财经大学
  • 9 篇 浙江工商大学
  • 8 篇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
  • 8 篇 环境修复与生态健...
  • 7 篇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
  • 7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7 篇 浙江林学院
  • 6 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6 篇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
  • 5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5 篇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 5 篇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

作者

  • 85 篇 吴良欢
  • 79 篇 杨肖娥
  • 33 篇 章永松
  • 27 篇 林咸永
  • 26 篇 张丽萍
  • 25 篇 李廷强
  • 21 篇 方萍
  • 21 篇 冯英
  • 20 篇 黄敬峰
  • 16 篇 都韶婷
  • 15 篇 石伟勇
  • 14 篇 陈丁江
  • 13 篇 吕军
  • 13 篇 周旋
  • 12 篇 胡绵好
  • 11 篇 金崇伟
  • 11 篇 马庆旭
  • 10 篇 王文艳
  • 10 篇 王福民
  • 9 篇 付兴涛

语言

  • 4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Meta分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4年 第5期45卷 2631-2639页
作者: 王玉仓 杜晶晶 张禹 吴昊 胡敏鹏 陈丁江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景观格局决定了陆域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是影响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由于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然而,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收集了国内外4041条研究数据,采用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主要河流水系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定量源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4年 第2期45卷 755-767页
作者: 韦英怀 胡敏鹏 陈丁江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准确定量污染来源组成是有效控制水体硝态氮污染的关键科学基础.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收集了2000~2022年我国167条主要水系河流的硝态氮浓度和硝态氮的氮氧同位素等数据,分析了七大主要河流水系硝态氮污染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转化特征,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南景天内生菌对小麦锌吸收转运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年 第10期43卷 2229-2239页
作者: 李喆思 廖佳源 刘婵娟 黄路宽 冯英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为探究超积累植物特异内生菌对非宿主作物锌(Zn)营养的调控作用,采用水稻土(Paddy soil,PS)和潮土(Fluvo-aquic soil,FAS)开展盆栽试验,设置10种不同内生细菌灌根处理,以探究内生菌对小麦幼苗Z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含量较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重金属无机钝化剂及其有机改良化钝化剂对稻田镉钝化和温气体排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24年 第5期44卷 435-445页
作者: 邹彤 林强 陈志琴 连加攀 杨肖娥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为探究土壤重金属无机钝化剂及其有机改良化钝化剂对稻田镉钝化和温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本研究通过水稻盆栽实验,实施了空白对照组、施加1%无机钝化剂(石灰∶海泡石=1∶1)组、施加1%无机钝化剂和0.5%生物炭组以及施加1%无机钝化剂和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钝化剂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 第8期35卷 2291-2300页
作者: 高闻哲 李廷强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钝化剂可以使土壤重金属由活性态向稳定态转化,降低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其转化过程对大气化学、全球碳循环起到决定性作用,受到利用方式、农艺措施和治理修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粮化”土壤优质耕层快速重构材料的创制及其评价方法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4年 第6期61卷 1524-1536页
作者: 郝点 周润惠 高闻哲 罗继鹏 王远帆 李廷强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优质耕层快速构建是耕层剥离型“非粮化”土壤复耕前提,但目前缺乏相应的重构材料。应用草本泥炭、苔藓泥炭、稻壳生物炭、木屑生物炭,蔬菜玉米壳及微生物菌剂,按不同配方创制耕层重构材料,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研究表明,苔藓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流域农田氮径流流失负荷估算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3年 第7期44卷 3913-3922页
作者: 张育福 潘哲祺 陈丁江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58
定量解析长江流域农田氮径流流失特征是实现长江及其河口氮污染有效控制的关键科学基础.基于收集的长江流域570个旱地和434个水田田间氮径流流失数据组,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解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究了影响旱地和水田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方法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24年 第8期64卷 2591-2609页
作者: 孙凌涛 刘子述 胡宝兰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杭州310058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58
耐药性的传播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检测技术的开发是研究ARGs在环境-动植物-人群中迁移传播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现有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首次应用于ARGs检测的时间节点,并从检测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可溶性有机硫的微生物分解与植物利用机制
收藏 引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年 第3期30卷 587-604页
作者: 姚瑞琪 钭从越 王英凡 刘秀 吴良欢 马庆旭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58
硫(S)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近年来植物的潜在缺硫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可溶性有机硫(DOS)作为土壤硫的一种重要形态,可被微生物快速分解为硫酸盐而被植物吸收,因此,明确土壤DOS含量、组成、微生物分解机制和植物利用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我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及其复耕培肥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 第6期34卷 1703-1712页
作者: 李廷强 郝点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
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普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非粮化”耕地大致分为耕层剥离型和耕层未剥离型两类,前者原有耕层破坏、犁底层缺失,后者可能存在酸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