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 篇 医学
    • 20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0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6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4 篇 林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园艺学
    • 1 篇 植物保护
  • 9 篇 理学
    • 9 篇 生物学
  • 6 篇 工学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主题

  • 7 篇 丹参
  • 3 篇 黄精
  • 3 篇 藏丹参
  • 2 篇 含量比例
  • 2 篇 均匀性
  • 2 篇 标准样品
  • 2 篇 穿心莲
  • 2 篇 丹参酮类化合物
  • 2 篇 毛状根
  • 2 篇 三叶青
  • 2 篇 定值
  • 2 篇 生物合成
  • 2 篇 覆盆子
  • 2 篇 出芽短梗霉
  • 2 篇 生物信息学
  • 2 篇 活性成分
  • 2 篇 多花黄精
  • 2 篇 稳定性
  • 2 篇 表达分析
  • 2 篇 质量评价

机构

  • 43 篇 浙江理工大学
  • 5 篇 浙江省植物次生代...
  • 3 篇 宁波易中禾药用植...
  • 3 篇 天津天士力现代中...
  • 2 篇 浙江万寿康生物科...
  • 2 篇 浙江寿仙谷植物药...
  • 2 篇 沈阳师范大学
  • 2 篇 杭州市农业科学院...
  • 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篇 杭州市三叶青农业...
  • 2 篇 中国计量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1 篇 陕西步长制药集团...
  • 1 篇 淳安县农业局中药...
  • 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 1 篇 上海植物园
  • 1 篇 浙江省宁波易中禾...
  • 1 篇 六安市农业科学研...
  • 1 篇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

作者

  • 24 篇 梁宗锁
  • 15 篇 杨东风
  • 9 篇 liang zong-suo
  • 8 篇 贾巧君
  • 7 篇 张晓丹
  • 7 篇 杨宗岐
  • 7 篇 liang zongsuo
  • 7 篇 yang dong-feng
  • 6 篇 jia qiaojun
  • 5 篇 yang zong-qi
  • 5 篇 夏鹏国
  • 5 篇 赵洪新
  • 4 篇 陈海敏
  • 4 篇 zhang xiaodan
  • 4 篇 yang dongfeng
  • 4 篇 韩蕊莲
  • 3 篇 肖艺
  • 3 篇 许鑫瀚
  • 3 篇 zhang xiao-dan
  • 3 篇 张海花

语言

  • 4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
4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植物叶色突变体分类、变异机制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2卷 422-432页
作者: 周夏雯 石从广 周芳伟 徐梁 杨少宗 何秋伶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杭州310023
植物叶色变异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并且容易识别的现象,叶色变异通常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导致生长不良,因此曾被认为是不良变异而逐渐被淘汰。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园林绿化的需求,叶色突变体逐渐受到关注。叶色突变体受到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灵芝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25年 第5期50卷 1155-1163页
作者: 宋鸿雁 杨湾 刘力维 程霞英 杨东风 杨宗岐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开发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绍兴312366
灵芝酸是灵芝属Ganodermae大型真菌中一类羊毛脂烷型三萜化合物,是灵芝中最主要的具有抗氧化、抗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及增强人体免疫等药理活性成分。灵芝中灵芝酸含量很低,传统提取工艺复杂,产量极低,成本较高。灵芝酸生物合成途径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氮源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草药 2020年 第9期51卷 2538-2547页
作者: 王飞艳 尤华乾 杜旭红 杨宗岐 张晓丹 梁宗锁 杨东风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8
目的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有效成分比例一致性的三维多组分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以丹参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22年 第11期47卷 3118-3124页
作者: 杨东风 梁宗锁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8
为了揭示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一致性规律,探索中药质量评价新途径,该研究以丹参为例,对87篇文献中895个丹参药材样本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迷迭香酸、咖啡酸和紫草酸等成分含量进行提取,对符合《中国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紫色杆菌素调控机制与产量优化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年 第7期44卷 110-120页
作者: 董益恒 张舒婷 高婷 任珂瑶 白若璇 赵洪新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与次生代谢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18
紫色杆菌素(violacein)是某些特殊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蓝紫色吲哚衍生物,具有干扰生物膜、抑制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微生物紫色色素,在抑菌、抗肿瘤、抗病毒、生物染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盐低pH值法优化多花黄精叶绿体DNA提取方法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1年 第19期19卷 6488-6494页
作者: 王飞凤 吴康靖 杨青文 汪得凯 贾巧君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
本研究采用高盐低p H值法提取多花黄精叶绿体DNA (cpDNA),并通过L9(33)正交试验,以缓冲液中的Na Cl浓度、叶片用量及去核离心力为考察因素,优化多花黄精cpDNA提取工艺,并设计核基因组及叶绿体基因组特异性引物,验证cpDNA质量。结果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丹参BZ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2年 第9期20卷 2891-2898页
作者: 杜博轩 张海花 杨东风 梁宗锁 金伟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18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植物类固醇激素,除了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外,还具有抗逆功能。BZR(BRASSINAZOLE-RESISTANT)转录因子是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和抵抗环境刺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丹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参属植物转录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药材 2023年 第6期46卷 1579-1584页
作者: 姚璇 胡婉莹 梁宗锁 夏鹏国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8
人参属(Panax)植物作为中药材使用历史悠久,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补益、抗炎、抗肿瘤等,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皂苷、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皂苷为人参属植物的有效成分,但因其含量较低且人参属植物生长环境逐渐恶劣,导致能利用的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种子内生真菌草茎点霉D603促进丹参根部丹参酮合成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 2020年 第1期45卷 65-71页
作者: 陈海敏 吴红霞 何晓艺 张海花 苗芳 梁宗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8
内生菌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是调控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的有效手段。该研究通过将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 D603与丹参无菌苗共培养,阐明其促进丹参根系发育和丹参酮合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培养后草茎点霉D603的菌丝主要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叶青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年 第11期40卷 3704-3716页
作者: 徐帆 梁宗锁 韩蕊莲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310018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浙江省植物次生代谢调控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
三叶青(Tetra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由于其药用价值显著而于2018年入选了新“浙八味”药材。三叶青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广泛存在于其块根、茎和叶中。从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达53种,主要有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