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经济来源竹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毛竹还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其生态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周国模等,2004;漆良华等,2009;肖复明等,2010; Yen et al.,2011)。实际上,毛竹林多种价值的形成都与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掌握毛竹林的生长周期是毛竹林合理经营与利用的前提。
陆地生态系统硅(Si)-碳(C)耦合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起重要控制作用。然而,目前植硅体(phytolith)在陆地生态系统硅(Si)-碳(C)耦合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十分缺乏。本文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选取了8个主要品种水稻及其对应稻田土壤,研究了植硅体在稻田生态系统硅-碳耦合循环中的作用,旨在增进对植硅体地球化学和陆地生态系统硅-碳耦合循环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植株中植硅体含量和植硅体态碳(phytolith occluded carbon,Phyt OC)含量分别为5.33±2.21%和0.08±0.02%,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小,水稻叶和鞘高于水稻根和穗;(2)水稻同一器官(如叶)中,植硅体含量主要受土壤条件(如土壤可交换态硅和可交换态铝含量以及可交换态硅/铝比值)控制,而植硅体态碳含量主要与植硅体本身的含量有关;(3)水稻中植硅体和植硅体态碳储量分别为0.85 t ha-1 a-1~3.70 t ha-1 a-1和0.04 to 0.18 t-e-CO2 ha-1 a-1,主要储存于水稻茎和鞘中;(4)植硅体和植硅体态碳的形成与降解对稻田生态系统硅-碳耦合循环起重要作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