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irp1、irp3、irp4基因.方法采用PCR与菌落原位斑点杂交技术,检测1990~1992年分离于我国五大军区腹泻病人的106株大肠埃希菌的irp1、irp3、irp4基因,其中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TEC)94株、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1株、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ic E. coli,EPEC)10株及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ic aggregative E. coli,EAEC)1株.结果irp1、irp3和irp4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13/106)、86.8%(92/106)和61.3%(65/106),差异有显著性(X2=122.27,P<0.05).94株ETEC中,10株irp1阳性(阳性率10.6%),81株irp3阳性(阳性率86.2%),55株irp4阳性(阳性率58.5%);10株EPEC中,1株irp1阳性,9株irp3阳性,8株irp4阳性;1株EIEC和1株EAEC,irp1、irp3和irp4基因均为阳性.结论大肠埃希菌中携有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irp1、irp3、irp4基因,这3个基因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大肠埃希菌(***)之间存在水平性转移.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校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最近6个月多性伴(性伴数≥2个)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
详细信息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校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最近6个月多性伴(性伴数≥2个)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和四川采用非概率抽样,共招募200名在校大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和现场HIV检测。采用频率描述HIV感染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近6个月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3份(96.50%)。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29%,在读学校是中学(高中/中专/职高)、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5%、8.33%、5.08%;户口是农村的和在此之前未做过HIV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70%、11.11%。最近1个月内82.47%(127人)发生插入性行为时未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内51.81%(100人)有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最近6个月内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独立因素有:在读学校是大专(OR=4.270,P=0.0083)、在读学校是大学及以上(OR=3.523,P=0.0043)、最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男性性伴(OR=5.622,P<0.0001)、最近1个月内无保护插入式性行为(OR=2.255,P=0.0201)。结论: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尤其是中学生MSM和农村户口的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同时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多性伴行为普遍,应及时开展科学适用的干预方式,遏制艾滋病毒在学生MSM中的流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