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2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3 篇 文学
    • 102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管理学
    • 1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公共管理
    • 6 篇 工商管理
  • 19 篇 法学
    • 15 篇 政治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19 篇 工学
    • 1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 篇 城乡规划学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6 篇 艺术学
    • 1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0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3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5 篇 理学
    • 3 篇 地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主题

  • 18 篇 人工智能
  • 18 篇 数字新闻
  • 15 篇 国际传播
  • 10 篇 数字新闻学
  • 7 篇 后人类
  • 7 篇 数字媒体生态
  • 6 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
  • 5 篇 全球治理
  • 4 篇 媒介文化
  • 3 篇 新闻理论
  • 3 篇 新媒体
  • 3 篇 新闻学
  • 3 篇 媒介化
  • 3 篇 数字新闻业
  • 3 篇 新闻伦理
  • 2 篇 一体化管理
  • 2 篇 全媒体
  • 2 篇 辐射固化
  • 2 篇 知识图谱
  • 2 篇 人才培养

机构

  • 93 篇 深圳大学
  • 19 篇 上海大学
  • 17 篇 复旦大学
  • 13 篇 清华大学
  • 10 篇 山东大学
  • 8 篇 北京大学
  • 7 篇 暨南大学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 篇 中山大学
  • 6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4 篇 南方科技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3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3 篇 厦门大学

作者

  • 30 篇 常江
  • 13 篇 战迪
  • 10 篇 戴永红
  • 9 篇 chang jiang
  • 7 篇 zhan di
  • 7 篇 贾文山
  • 6 篇 黄文森
  • 6 篇 dai yonghong
  • 6 篇 王虎
  • 5 篇 杨惠涵
  • 5 篇 徐偲骕
  • 5 篇 孟达
  • 5 篇 付乐
  • 4 篇 刘松吟
  • 4 篇 马菲
  • 4 篇 吴予敏
  • 4 篇 虞鑫
  • 3 篇 黄玉波
  • 3 篇 何颂华
  • 3 篇 huang wensen

语言

  • 16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全球传播研究院"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机器逻辑: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生态的自动化演进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 107-118+171页
作者: 常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数字媒体生态,导致了机器逻辑对当代媒介经验与媒介文化的支配。我们对人机关系的理解,也须超越阿西莫夫的机器道德想象和维特根斯坦的人类语言独异性假设,向后人类主义的共生论转变。基于卢曼的社会系统论,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闻实践的“开放时代”:技术成因、结构特征与文化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 2024年 第14期 3-10页
作者: 常江 罗雅琴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开放性是数字新闻实践的基本特征,技术力量在其中始终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与多元行动者相互作用重塑新闻生态。从“技术—文化共生”的视角出发,信息和数据的开源、内容创制与生产协作工具的普及、平台的连接性可以被视为开放新闻生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寻找失落的附近:数字游民的流动社交与空间实践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 2024年 第12期 4-15页
作者: 虞鑫 李一诺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逃离大都市与格子间,一根网线连接工作、诗与远方,数字游民拥有几乎完全的时间掌控和地域自由权,但摆脱了对组织的社群依附,数字游民呈现“无家性”的社会状态:工作空间和私人空间交织在一起,在流动中建立联结。基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时代价值、理论基础与规范治理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4年 第12期 15-26页
作者: 杨洸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广东深圳518060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秩序正在被颠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优势逐渐被削弱,导致社会共识的弱化和国家治理的潜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行动者网络”之后:数字新闻研究中的行动者转向与再定位
收藏 引用
新闻界 2024年 第10期 28-37页
作者: 刘松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广东深圳518060
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数字新闻的生产、消费,甚至人们对数字新闻的本体论认识。相应地数字新闻研究也开始正视且重视数字技术在新闻业中的革命性角色,将数字技术视为与记者、新闻机构、媒介资本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后人类新闻:内涵、认识论与能动现实主义
收藏 引用
当代传播 2024年 第5期 11-16页
作者: 常江 刘松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本文以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为经验基础,描摹全球新闻生态所呈现出的后人类状况,并提出以后人类新闻为认识论起点重新理解新闻实践的内涵、特征和规律。研究认为,后人类主义新闻认识论应实现对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的超越,建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何谓另类媒体?——媒介技术史视角的解读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 2024年 第3期 27-41页
作者: 黄文森 常江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深圳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本文深入媒介史,尝试从技术演进的视角提出理解另类媒体的一般性框架。研究认为,另类即“新”,而另类媒体作为媒介技术进化的直接后果,是一种由技术革新所激发、指向某种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充满易变性且有皈依主流倾向的“断裂的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启动效应下用户心理模型对人机共情的影响之思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 2025年 第7期 111-118页
作者: 张林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全球人工智能媒体传播研究院
在人机共情过程中,用户对AI的主观认知深刻影响其与AI的互动。相较于情感AI的技术能力,用户的心理模型在塑造信任、同理心和互动质量方面扮演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基于先前经验激活后续认知和行为的启动效应,不同的启动条件(关怀动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机传播视域下的情感智媒:理论阐释与实践挑战
收藏 引用
传媒评论 2025年 第1期 43-46页
作者: 张林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大学全球人工智能媒体传播研究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情感智能时代(Emotional AI Era)到来,情感智媒在人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情感智媒的崛起、理论阐释以及面临的实践挑战。文章首先介绍情感智媒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强调其在语言模型开发、情感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器绿灯系统”与“算法矩阵电影”--人工智能对电影制片业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20年 第12期 30-36页
作者: 王伟 董斌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故宫学研究院
本文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制片管理为研究个案,探讨人工智能对电影制片业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引发的后果。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对电影市场预测的维度和依据,本文提出:人工智能使电影制片业管理的“绿灯系统”逐步走向“机器化”,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