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97 篇 期刊文献
  • 2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97 篇 工学
    • 462 篇 土木工程
    • 432 篇 建筑学
    • 1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5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8 篇 水利工程
    • 6 篇 机械工程
    • 6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理学
    • 8 篇 数学
    • 7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49 篇 有限元分析
  • 29 篇 钢结构
  • 28 篇 抗震性能
  • 21 篇 设计方法
  • 21 篇 混凝土
  • 19 篇 有限元
  • 15 篇 承载力
  • 14 篇 端板连接
  • 14 篇 加固
  • 14 篇 框架结构
  • 14 篇 梁柱节点
  • 13 篇 受力性能
  • 13 篇 力学性能
  • 11 篇 建筑结构
  • 10 篇 剪力墙
  • 10 篇 连续倒塌
  • 10 篇 数值模拟
  • 10 篇 低温
  • 10 篇 承载性能
  • 9 篇 单元能量投影

机构

  • 493 篇 清华大学
  • 88 篇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
  • 17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15 篇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
  • 10 篇 天津大学
  • 10 篇 结构工程与振动教...
  • 9 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
  • 9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8 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7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6 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
  • 6 篇 福州大学
  • 6 篇 重庆大学
  • 6 篇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
  • 6 篇 贵州大学
  • 5 篇 湖南大学
  • 5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5 篇 东南大学
  • 4 篇 珠海晶艺玻璃工程...
  • 4 篇 沈阳建筑大学

作者

  • 171 篇 王元清
  • 156 篇 石永久
  • 84 篇 叶列平
  • 67 篇 陆新征
  • 65 篇 wang yuan-qing
  • 61 篇 shi yong-jiu
  • 60 篇 钱稼茹
  • 56 篇 施刚
  • 52 篇 张君
  • 50 篇 聂建国
  • 33 篇 wang yuanqing
  • 29 篇 shi yongjiu
  • 27 篇 zhang jun
  • 27 篇 冯鹏
  • 25 篇 阎培渝
  • 24 篇 潘鹏
  • 23 篇 shi gang
  • 22 篇 孔祥明
  • 20 篇 李易
  • 20 篇 赵作周

语言

  • 6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育部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
612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低干缩延性材料-混凝土复合梁抗弯性能:模拟与验证(英文)
收藏 引用
硅酸盐学报 2015年 第2期43卷 159-164页
作者: 王振波 张君 居贤春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结构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低干缩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LSECC)/混凝土复合梁的抗弯模型,模拟了不同强度组合、不同LSECC层厚的复合梁抗弯性能。结果表明:在梁底复合低干缩延性材料不仅可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而且大幅提升梁的延性;复合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预吸水轻骨料对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硅酸盐学报 2013年 第8期41卷 1070-1078页
作者: 韩宇栋 张君 王振波 结构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基于等强度原则,设计了内养护水灰比分别为0、0.04、0.08和0.12的4组高强混凝土,研究了密封和干燥两种养护条件下,预吸水轻骨料的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早龄期自由收缩、内湿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内养护水引入量的增大,28d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粗骨料体积含量对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13年 第4期30卷 191-197,205页
作者: 韩宇栋 张君 高原 清华大学结构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该文采用尺寸为100mm×100mm×400mm预切口梁的三点弯曲试验得到P-CMOD曲线,采用基于粘性裂纹模型的逆分析方法导出混凝土的抗拉软化关(σ-w曲线),借此重点研究了粗骨料体积含量对3个列水胶比(0.62、0.43、0.3)混凝土力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低干缩延性材料-混凝土复合梁抗弯性能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 第4期46卷 75-81页
作者: 居贤春 张君 王振波 施正捷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研究延性材料对普通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效果,本文采用低干缩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SECC)与普通混凝土复合的方式,从试验与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复合梁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在梁底复合低干缩延性材料后不仅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11年 第2期28卷 18-23页
作者: 黄羽立 陆新征 叶列平 施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与环境系 美国加州94720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该文提出了静力推覆分析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通过引入位移刚性约束来保持恒定推覆侧力分布,实现基于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对引入位移刚性约束实现保持恒定推覆侧力分布进行了论证,在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既适用于弹性结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水泥混凝土塑性阶段表面蒸发速率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材料学报 2015年 第1期18卷 128-132页
作者: 张倩倩 魏亚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试验研究了高温低湿环境下新浇筑水泥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表面蒸发速率;在自由水蒸发速率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相对于自由水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分析,得到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一定环境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内受弯玻璃板的承载及稳定性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第6期46卷 773-776页
作者: 王元清 张恒秋 石永久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玻璃与金属结构研究所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面内受弯玻璃板的最大应力点通常出现在相对薄弱的边缘处,当缺少足够的侧向支承时,会发生整体失稳而破坏。该文在面内受弯玻璃板极限承载试验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构件的破坏过程,分析了跨高比对面内受弯玻璃板静力承载性能的影响和玻璃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型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的局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12年 第4期29卷 122-127页
作者: 何铭华 辛克贵 郭佳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100084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检测中心 北京100084
为了更好地控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增强桥梁结构自复位性能,最大限度地强化震后继续服役的能力和增加再修复的可能,该文基于性能设计的理念,给出一种新型自复位桥梁墩柱节点体的基本概念,并选取该体的典型模型进行截面弹性承载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焊接方式对负载下加固工形截面钢梁残余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 2021年 第S01期38卷 243-250页
作者: 黄健鸣 王元清 宗亮 张亚伟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300350
为研究负载下焊接加固方式对受弯钢梁焊接残余变形的影响,该文对4根Q345B焊接工字形受弯钢梁进行了负载下的焊接加固试验研究。该4根钢梁考虑工程实际采用了四种不同的焊接加固方式。试验中测量了焊接全程中的钢梁跨中挠度与跨中上下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某公路大桥车辆荷载调查与局疲劳分析
收藏 引用
土木工程学报 2011年 第5期44卷 94-100页
作者: 潘鹏 李全旺 周怡斌 李运生 王元清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石家庄050043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公路桥梁的疲劳问题变得越来越显著。对于公路桥梁的疲劳问题,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相关规范。但是,对于局疲劳问题,尚存在着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局疲劳应力与车辆荷载位置的关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