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可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调峰能力不足、频率不稳定、惯性不足等难题,与新能源一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除去考虑技术因素外,储能的长远发展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因素,明晰其在系统中的各类价值并与其投资成本相比较。为解决过去文献中储能价值定义不清、核算方式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储能替代性价值测算方法。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储能替代性价值测算框架,借鉴VCG(vickery clark aloves)机制计算储能的引入对全系统综合成本的降低幅度。在测算综合成本时,运用规划-运行两阶段联合优化模型,考虑源网荷储的优化互动,实现更为准确合理的经济性分析。文章基于IEEE 5节点算例演示了所提方法的效果,并发现储能具有替代发输电投资、降低需求侧响应和备用费用等多元价值。
大规模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逐步具备与传统发电资源对等的地位,其优化运行策略将显著影响电力市场的均衡状态。高效表征虚拟电厂在关键端口下的外特性将促进虚拟电厂与现有市场模式的有效兼容,对于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具...
详细信息
大规模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逐步具备与传统发电资源对等的地位,其优化运行策略将显著影响电力市场的均衡状态。高效表征虚拟电厂在关键端口下的外特性将促进虚拟电厂与现有市场模式的有效兼容,对于其深度参与电力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改进多参数线性规划(multi-parametric linear programming,MPLP)理论提出虚拟电厂边际成本函数解析表征方法,通过虚拟电厂与主网在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处的交易电量这一低维参数,反映其整体灵活性、交易可行域及边际成本。基于成本最小化将初始参数空间优化分割为若干临界域(critical region,CR),随后,揭示优化分割的经济学特性,并利用该特性刻画参数空间与虚拟电厂成本的分段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3及IEEE 123节点系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为虚拟电厂以非迭代的方式参与市场出清提供理论基础。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