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12 篇 期刊文献
  • 11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0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77 篇 工学
    • 1,722 篇 电气工程
    • 19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5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9 篇 机械工程
    • 1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8 篇 软件工程
    • 14 篇 水利工程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0 篇 光学工程
    • 9 篇 土木工程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5 篇 公安技术
    • 4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3 篇 冶金工程
  • 67 篇 经济学
    • 67 篇 应用经济学
  • 33 篇 管理学
    • 2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工商管理
  • 25 篇 理学
    • 9 篇 数学
    • 8 篇 物理学
    • 4 篇 化学
    • 2 篇 系统科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05 篇 电力系统
  • 46 篇 局部放电
  • 43 篇 输电线路
  • 38 篇 能源互联网
  • 38 篇 空间电荷
  • 33 篇 油纸绝缘
  • 32 篇 电力市场
  • 31 篇 配电网
  • 27 篇 风力发电
  • 25 篇 硅橡胶
  • 23 篇 特高压
  • 22 篇 风电场
  • 21 篇 状态估计
  • 20 篇 智能电网
  • 20 篇 风电
  • 20 篇 连锁故障
  • 20 篇 故障诊断
  • 20 篇 可再生能源
  • 18 篇 变压器
  • 18 篇 低频振荡

机构

  • 1,072 篇 清华大学
  • 901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79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69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61 篇 新疆大学
  • 59 篇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
  • 52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39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33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32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32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8 篇 国家电网公司
  • 23 篇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
  • 23 篇 东北电力大学
  • 22 篇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
  • 19 篇 青海大学
  • 19 篇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
  • 19 篇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
  • 17 篇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
  • 15 篇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

作者

  • 131 篇 周远翔
  • 117 篇 何金良
  • 100 篇 赵争鸣
  • 97 篇 梅生伟
  • 93 篇 孙宏斌
  • 88 篇 曾嵘
  • 80 篇 董新洲
  • 78 篇 吴文传
  • 77 篇 zhou yuanxiang
  • 73 篇 张伯明
  • 70 篇 sun hongbin
  • 66 篇 zhao zhengming
  • 65 篇 王宾
  • 65 篇 谢小荣
  • 64 篇 zeng rong
  • 63 篇 康重庆
  • 62 篇 张波
  • 61 篇 wang bin
  • 61 篇 闵勇
  • 58 篇 郭庆来

语言

  • 2,02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7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碳排放的输电网侧“风–车协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年 第10期32卷 41-48页
作者: 李正烁 孙宏斌 郭庆来 王尧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4
中国风电主要从输电网接入,为实现电动汽车清洁充电,有必要从输网侧开展计碳排放的“风–车协调”研究.根据电动汽车输电网侧调度特点,提出了电动汽车集群调度模型.结合碳捕集和常规电厂电碳模型,建立了综合考虑发电成本、碳排放成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开关瞬态波形提取高频隔离变压器漏感参数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4期32卷 8-16页
作者: 袁立强 谷庆 李婧 孙建宁 张春朋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双有源桥(DAB)DC-DC变换器中的高频隔离变压器是电能路由器的核心器件之一,在整个系统中承担着电气隔离、电压变换和功率双向传输的功能,对高频隔离变压器的漏感参数进行精确提取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传统变压器实验的漏感测量方法不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Ⅱ)——应用分析与模型互联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2期32卷 25-32页
作者: 蒋烨 赵争鸣 施博辰 袁立强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了更好地在实际变换器仿真分析中应用多时间尺度开关瞬态模型,提出多时间尺度开关器件模型的仿真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对瞬态模型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时间尺度的瞬态模型所反映不同的开关特性,归纳各个时间尺度模型适合的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的电力电子瞬态过程仿真方法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3期32卷 41-50页
作者: 檀添 赵争鸣 李帛洋 凌亚涛 陈凯楠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分析计算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瞬态过程,需采用非理想开关器件模型,并计电路中的杂散参数和控制回路中的时间延迟等,此时描述电力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呈现出高阶非线性特性,且往往具有较强的刚性。采用常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算方法对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型(Ⅰ)——开关特性与瞬态建模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2期32卷 16-24页
作者: 施博辰 赵争鸣 蒋烨 朱义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开关模式是电力电子系统实施电磁能量变换的基本模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则成为这种能量变换的关键属性。从开关特性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器件开关特性和对电力电子系统多时间尺度特性的认识,提出一组功率开关器件多时间尺度瞬态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干扰数值建模分析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21年 第11期36卷 2383-2393,2423页
作者: 贾圣钰 赵争鸣 施博辰 朱义诚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100084
随着半导体器件功率等级提高、开关速度加快,开关过程引起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也日渐突出。与传统的EMI问题不同,电力电子系统的EMI问题由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瞬态过程引起,其本质上是一个能量瞬变问题而非信号传输问题,变换形式为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电枢反应补偿原理的新型永磁同步电机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4年 第3期29卷 27-32页
作者: 李蕴红 柴建云 牟树君 孙旭东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电机中电枢反应将引起铁心磁饱和,并进而导致电机的输出转矩随转矩电流增长明显钝化。分析表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永磁电机的磁动势平衡机制存在缺陷。本文提出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上增设一套电流可控的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能路由器设计自动化综述——设计流程架构和遗传算法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20年 第18期35卷 3878-3893页
作者: 袁立强 陆子贤 孙建宁 段任之 赵争鸣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100084
电能路由器在未来能源互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多级联、多端口、多流向和多形态的特征,这些特征给传统人工设计带来诸多难题。电力电子设计自动化有望克服设计目标权衡困难、裕量设计浪费成本、硬件迭代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力电子学的再认识——历史、现状发展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2期32卷 5-15页
作者: 赵争鸣 施博辰 朱义诚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该文通过对电力电子系统起源定义的历史演绎,探讨了电力电子学的内涵和外延其未来走向,分析了电力电子发展脉络、微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差异、以电力电子未来的发展有可能给电能变换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变化。基于这些探讨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主动栅极驱动的IGBT开关特性自调节控制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21年 第12期36卷 2482-2494页
作者: 凌亚涛 赵争鸣 姬世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北京100084
常规驱动(CGD)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开关特性的控制优化程度有限。当换流条件改变时,CGD方法也无法保证器件开关特性可以保持在最优状况,即缺乏自调节能力。学术界相应地提出主动栅极驱动(AGD)方法来实现对开关特性的自调节控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