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43 篇 期刊文献
  • 11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70 篇 医学
    • 330 篇 中西医结合
    • 215 篇 临床医学
    • 20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50 篇 中医学
    • 7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7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7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17 篇 教育学
    • 199 篇 教育学
    • 10 篇 体育学
    • 9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5 篇 理学
    • 22 篇 生物学
    • 6 篇 数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5 篇 管理学
    • 17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9 篇 工学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公安技术
    •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5 篇 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3 篇 法学
    • 1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社会学
  • 4 篇 农学
  • 3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39 篇 大鼠
  • 38 篇 教学改革
  • 26 篇 教学
  • 20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9 篇 教学方法
  • 18 篇 补阳还五汤
  • 18 篇 生理学
  • 17 篇 细胞凋亡
  • 16 篇 病理学
  • 15 篇 实验教学
  • 14 篇 三七总皂苷
  • 13 篇 脊髓损伤
  • 12 篇 中西医结合
  • 12 篇 生物化学
  • 10 篇 教学模式
  • 10 篇 应用
  • 10 篇 六味地黄汤
  • 10 篇 脑缺血
  • 10 篇 小鼠
  • 9 篇 凋亡

机构

  • 971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135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 54 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
  • 42 篇 南华大学
  • 37 篇 中南大学
  • 21 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
  • 19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19 篇 湖南省脑科医院
  • 14 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 13 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13 篇 湖南中医学院
  • 12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
  • 1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1 篇 长沙医学院
  • 9 篇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
  • 8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 8 篇 九江学院
  • 7 篇 长沙市中心医院
  • 7 篇 湖南省肿瘤医院
  • 6 篇 河南中医药大学

作者

  • 45 篇 葛金文
  • 40 篇 陈安
  • 34 篇 陈懿
  • 34 篇 宋岚
  • 33 篇 廖君
  • 32 篇 唐群
  • 32 篇 伍参荣
  • 31 篇 陈丽
  • 28 篇 廖端芳
  • 26 篇 易亚乔
  • 26 篇 唐标
  • 26 篇 肖碧跃
  • 25 篇 黄小平
  • 24 篇 陶怀
  • 24 篇 谭周进
  • 23 篇 殷坚
  • 21 篇 曾辉
  • 21 篇 葛晓舒
  • 21 篇 李亮
  • 21 篇 李花

语言

  • 1,0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统计教研室"
1062 条 记 录,以下是601-610 订阅
排序:
从小学起,打造中医精英人才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 第15期12卷 67-69页
作者: 易亚乔 葛金文 邓奕晖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说教研室 长沙410208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 长沙410208 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410208
人才是任何一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中医人才。目前,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不尽人意,仍有"中医后继乏人"的感概,西医学却以迅猛之势飞速发展,因而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刻不容缓,造就一批素质良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五行间接补法及其主要体现和名医医案摘录
收藏 引用
光明中医 2014年 第2期29卷 224-225页
作者: 兰世才 欧阳建军 四川泸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泸州646000 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 长沙410007
中医五行间接补法在众多学说衍化来的间接补法中是最重要的补法内容之一,在具体承载的制方中衍化最奇特、应用最广泛,对于临床辨证施治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五行间接补法的代表方进行阐述并摘录历代名医用五行间接补法制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胞浆识别受体NODs及其信号通路在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通报 2014年 第5期41卷 901-908页
作者: 罗闳丹 谢卫华 苏明声 李祥 石青 谢小梅 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04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长沙410208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江西南昌330004 南昌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天然免疫系统中胞浆识别受体NODs及其信号通路在小鼠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中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接种烟曲霉菌组(正常感染组)和免疫抑制+接种烟曲霉菌组(IPA组),经鼻吸入烟曲霉孢子后在不同时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HIF-1α和PAI-1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 第36期52卷 9-12页
作者: 唐群 张熙 吴华 陈丽 刘春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湖南长沙410208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芙蓉司法鉴定中心 湖南长沙41000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和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予以6.2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依那普利组予以10 mg/(kg·d)依那普利灌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干中缝背核5-羟色胺及5-羟色胺转运体免疫组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 第15期52卷 61-62,66页
作者: 吴华 唐群 瞿志雄 王健 王兴华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芙蓉司法鉴定中心 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湖南长沙410208
目的探讨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体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脑组织中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体的表达水平,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阳性细胞的平均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学、物理学中人名译名的标准化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翻译 2013年 第1期26卷 15-18,22页
作者: 孙桂秋 凌高宏 黄爱武 张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数理教研室 长沙市410208
本文讨论了数学、物理学中人名译名的标准化问题,给出了七十多个标准化的译名。
来源: 评论
微乳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 第4期23卷 309-310,324,F0003页
作者: 周平兰 冯欲静 韩威 陈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湖南长沙410005 武警后勤学院部队卫生学教研室 天津300309 武警后勤学院训练部教务处 天津300309 武警后勤学院生药学与药剂学教研室 天津300309
【目的】研究用微乳提取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方法】考察微乳处方,选取可以形成稳定、澄清、微乳区域较大的组方制备微乳;采用HPLC法测定微乳提取物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在拟定微乳处方中,微乳提取的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脾不升清是肥胖的基本病理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13年 第12期54卷 1014-1016页
作者: 陈贵海 陈焕新 杨仕权 曾晓艳 施学丽 臧知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研室 广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探讨脾不升清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认为多食少动可导致阳气不振、清阳不升;脾不升清、精气郁滞是肥胖的根本病理机制,气虚痰湿是由脾不升清所引起的、加剧肥胖的病理因素;肥人气虚、肥人多痰的观点,可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密度脂蛋白抗感染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 第9期38卷 954-958页
作者: 郭琪 邹国英 湖南省脑科医院检验科 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教研室 长沙410208
细菌感染易发展为脓毒症,这被视为有较高病死率的最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及其相关载脂蛋白能与脂多糖结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有望为抗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 评论
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3年 第2期20卷 121-123页
作者: 符显昭 喻嵘 成细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湖南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 湖南长沙41020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而形成血栓,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的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及有无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改变可分为:不稳定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