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73 篇 期刊文献
  • 1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9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7 篇 哲学
    • 476 篇 哲学
  • 152 篇 法学
    • 9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5 篇 政治学
    • 20 篇 社会学
    • 13 篇 法学
    • 7 篇 公安学
    • 1 篇 民族学
  • 75 篇 管理学
    • 50 篇 公共管理
    • 15 篇 工商管理
    • 1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5 篇 经济学
    • 28 篇 理论经济学
    • 19 篇 应用经济学
  • 35 篇 教育学
    • 26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32 篇 文学
    • 25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8 篇 工学
    • 1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20 篇 历史学
    • 15 篇 中国史
    • 6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13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 篇 理学
    • 5 篇 生态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5 篇 农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2 篇 中国
  • 30 篇 道德
  • 28 篇 伦理学
  • 23 篇 伦理
  • 16 篇 伦理思想
  • 14 篇 价值
  • 13 篇 生态伦理学
  • 13 篇 社会主义
  • 12 篇 市场经济
  • 12 篇 正义
  • 11 篇 发展
  • 11 篇 和谐社会
  • 11 篇 马克思主义
  • 11 篇 道德教育
  • 11 篇 道德建设
  • 10 篇 儒家
  • 10 篇 人类中心主义
  • 10 篇 当代中国
  • 10 篇 大学生
  • 10 篇 马克思

机构

  • 783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30 篇 衡阳师范学院
  • 11 篇 吉首大学
  • 9 篇 湖南农业大学
  • 7 篇 中南大学
  • 6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6 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5 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
  • 4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4 篇 湖南城市学院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株洲工学院
  • 4 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
  • 4 篇 湖南长沙
  • 4 篇 湖南理工学院
  • 3 篇 湖南大学
  • 3 篇 湖南工业大学
  • 3 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
  • 3 篇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
  • 3 篇 湖南商学院

作者

  • 90 篇 王泽应
  • 72 篇 唐凯麟
  • 46 篇 彭定光
  • 37 篇 聂文军
  • 34 篇 李培超
  • 26 篇 李桂梅
  • 24 篇 李伦
  • 21 篇 向玉乔
  • 20 篇 wang ze-ying
  • 17 篇 张怀承
  • 16 篇 贺汉魂
  • 15 篇 邓名瑛
  • 14 篇 nie wen-jun
  • 13 篇 卢风
  • 12 篇 刘湘溶
  • 11 篇 谢芳
  • 11 篇 peng ding-guang
  • 11 篇 李劲松
  • 10 篇 龚天平
  • 10 篇 李霁

语言

  • 79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79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科技伦理治理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25年 第1期 88-95页
作者: 孙春晨 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872 中国伦理学会 北京100872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时处理人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特征
收藏 引用
伦理学研究 2015年 第5期 97-102页
作者: 谭文翰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道德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谋划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他律与自我修养相结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年 第7期 23-28,12页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现代的道德文化和道德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它由一种伦理思想最后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伦理文化形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战争年代对“中国伦理文化向何处去”的一种经过反复比较、鉴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1997年 第3期 3-12页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王泽应本文从对马克斯·韦伯儒家伦理命题的剖析起步,探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认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只能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伦理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进而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表现与内化
收藏 引用
道德与文明 2005年 第3期 36-41页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企业道德责任的含义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体现在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精神文化责任之中的,同时又是同企业伦理建设密切相关的诸种责任的有机统一。而从狭义的视角来看,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济自由主义的道德性——兼论经济学家的道德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7年 第4期 115-120页
作者: 聂文军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经济自由思想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不是在某一个思想家的头脑中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和传播过程才成为历史的现实。与之相应,经济自由主义的道德性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道德到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欲与人理:近代人性论对传统人性论的批判与改造
收藏 引用
求索 1998年 第6期 68-73页
作者: 张怀承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论是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谓人性,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本质本性的一种认识,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悟。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对人的德性的认识,属于一种德性的觉悟,它把人看作是道德人,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伦理思潮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1998年 第6期 78-83页
作者: 唐凯麟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当我们立于人类历史的奥林帕斯山上俯瞰数千年伦理文明的传承演变与发展之时,最激动人心的恐怕莫过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却又在即将逝去的20世纪。没有一个世纪能够像20世纪那样既对传统伦理作全面的批判反省又空前地呼唤价值重构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思路
收藏 引用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年 第4期 43-48页
作者: 李培超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现实、回到"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来探询伦理道德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功能限度,是马克思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广阔视阈;在立足于无产阶级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地位
收藏 引用
道德与文明 2007年 第2期 4-9页
作者: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是在中国封建道德已经解体,资本主义道德无力解救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深刻的道德危机,而中国人民又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反帝又能反封建的伦理思想武器的历史文化条件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