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7 篇 期刊文献
  • 5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1 篇 理学
    • 48 篇 生态学
    • 38 篇 生物学
    • 8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化学
  • 71 篇 农学
    • 4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3 篇 作物学
    • 5 篇 畜牧学
    • 4 篇 水产
    • 2 篇 园艺学
    • 2 篇 林学
    • 1 篇 兽医学
  • 34 篇 工学
    • 1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生物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软件工程
  • 11 篇 医学
    • 1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9 篇 红树林
  • 8 篇 赤潮
  • 8 篇 酪氨酸酶
  • 8 篇 塔玛亚历山大藻
  • 6 篇 抑制机理
  • 5 篇 中肋骨条藻
  • 5 篇 均匀设计
  • 5 篇 细菌多样性
  • 5 篇 硅藻
  • 4 篇 互花米草
  • 4 篇 球形棕囊藻
  • 4 篇 生物入侵
  • 4 篇 海洋硅藻
  • 4 篇 抑制作用
  • 4 篇 多样性
  • 4 篇 新记录
  • 3 篇 多环芳烃
  • 3 篇 溶藻机理
  • 3 篇 蘑菇酪氨酸酶
  • 3 篇 溶藻放线菌

机构

  • 131 篇 厦门大学
  • 17 篇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 11 篇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
  • 6 篇 莆田学院
  • 5 篇 清华大学
  • 5 篇 华侨大学
  • 3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3 篇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 3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
  • 2 篇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
  • 2 篇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 2 篇 漳州师范学院
  • 2 篇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
  • 2 篇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2 篇 集美大学
  • 2 篇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
  • 2 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
  • 2 篇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
  • 2 篇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
  • 2 篇 闽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3 篇 郑天凌
  • 27 篇 高亚辉
  • 26 篇 陈长平
  • 25 篇 田蕴
  • 23 篇 梁君荣
  • 19 篇 陈清西
  • 19 篇 郑伟
  • 11 篇 chen qing-xi
  • 11 篇 李祎
  • 11 篇 胡泳华
  • 9 篇 孙琳
  • 9 篇 张宜辉
  • 8 篇 zheng tian-ling
  • 8 篇 gao ya-hui
  • 7 篇 王勤
  • 7 篇 chen chang-ping
  • 7 篇 liang jun-rong
  • 7 篇 王文卿
  • 6 篇 石艳
  • 6 篇 杨旭俊

语言

  • 1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杀藻菌株Deinococcus sp.Y35的培养基优化及其杀藻菌剂的制备
收藏 引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年 第5期22卷 897-903页
作者: 李祎 姜晓冰 刘磊 朱红 王海磊 郑伟 郑天凌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361102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乡453007
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有毒甲藻,常引发赤潮,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的稳定和人类的健康,细菌Deinococcus sp.Y35表现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杀藻能力,为促进菌株生长、提高杀藻效果并方便保存,对菌株Y35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制备杀藻菌剂.分别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褐潮——一种新型生态系统破坏性藻华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5年 第1期34卷 274-281页
作者: 陈杨航 梁君荣 陈长平 刘广发 高亚辉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和Aureoumbra lagunensis隶属于棕鞭藻门(Ochrophyta)、海金藻纲(Pelagophyceae),在美国及南非的一些河口形成生态系统破坏性褐潮(brown tide)已经有20多年了,近年来在中国河北沿海发生的大规模褐潮也使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T载体连接PCR技术分离黄嘴白鹭微卫星位点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51卷 280-285页
作者: 黄勋和 周晓平 方文珍 陈小麟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传统的微卫星分离策略对于低丰度的物种如鸟类而言,通常是低效的.探讨了一种改良的T载体PCR序列获取法用于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微卫星DNA的分离,称为T载体连接PCR(T-vector-ligation PCR,TVL-PCR).在获取第一侧微卫星序列的7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d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秋茄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 第2期52卷 244-253页
作者: 谢翔宇 翁铂森 赵素贞 严重玲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导致的河口重金属污染等的影响,红树林退化与消失的趋势相当严重,红树林的保育恢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立足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红树植物的共生关系,以红树植物秋茄(Ka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α-溴代肉桂醛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动力学及其杀虫作用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 第5期56卷 659-664页
作者: 崔沂 胡泳华 石艳 陈清西 王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102
运用酶活性染色和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分析了α-溴代肉桂醛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测得酶的正向和逆向速率常数分别为2.793L/(mmol·min)和1.98×10-3 s-1.在此基础上探讨了α-溴代肉桂醛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毒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形状特征的硅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50卷 690-696页
作者: 骆巧琦 李雪松 梁君荣 陈长平 高亚辉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361005
硅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的单细胞生物,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水质监测、环境调查、石油勘探等,而这些应用都离不开对硅藻的种类鉴定.根据硅藻显微图像的形状特点,提出了对其进行预处理、分割、形状特征提取和分类的自动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洋硅藻多样性与生态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50卷 455-464页
作者: 高亚辉 梁君荣 陈长平 李雪松 彭兴跃 刘广发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组学在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2011年 第5期51卷 579-585页
作者: 吕意华 田蕴 郑天凌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361005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005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各种理化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实施以来,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展。而包括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内的后基因组学也相继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在环境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滨海湿地鸟类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50卷 484-488页
作者: 陈小麟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滨海湿地鸟类等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尤其以鹭科鸟类为主,研究动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鸟类繁殖生态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探讨滨海湿地鸟类食物链的污染物转移与富集规律,建立鸟类物种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硅质壳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4年 第10期44卷 89-98页
作者: 尤润宇 王候杰 高亚辉 陈长平 梁君荣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102
现有医药业的主要挑战是将治疗药物以有效浓度输送到人体特定区域(即患病组织),同时对健康组织的副作用最小。研发高效装载和递送药物的载药系统是关键环节。硅藻硅质壳因其独特的多级微纳米孔隙、天然的精细微结构、可修饰的表面化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