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同时测定小陷胸汤中次黄嘌呤、香草酸、木兰花碱、去亚甲基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本实...
详细信息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同时测定小陷胸汤中次黄嘌呤、香草酸、木兰花碱、去亚甲基小檗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本实验采用色谱柱Spur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加磷酸调pH=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0~20 min:290 nm;20~45 min:30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盐酸小檗碱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余8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各成分含量,比较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ESM)和QAMS法结果的差异。结果小陷胸汤9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36%~105.5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2%~3.48%,QAMS法与ESM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小陷胸汤QAMS法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小陷胸汤的质量控制。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评估麻附益肾方治疗中、高风险膜性肾病(MN)外寒内虚、寒凝癥积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2022年间在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接受麻附益肾方治疗的中、高风险MN患者的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标准的复合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肾病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结果①共纳入152例MN患者,其中中风险36例,高风险116例,治疗时间为48.0(34.8,63.6)个月。②治疗后,75.7%(115/152)患者达到临床缓解,其中29.6%为完全缓解,46.1%为部分缓解。治疗第12、24、36、48个月的累积缓解率分别为30.9%、55.9%、66.4%、73.0%。③随访期间10.4%的患者出现复发,从缓解到复发的时间为14.5(7.5,22.5)个月。④治疗后,MN患者的血清ALB由26.0(22.4,30.2)g/L上升至40.2(34.6,44.1)g/L(P<0.01),24 h UTP由7.5(5.0,10.2)g下降到1.1(0.1,3.9)g(P<0.01),血脂水平降低(P<0.01)。⑤麻附益肾方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麻附益肾方能有效改善MN外寒内虚、寒凝癥积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病综合征状态,且复发率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