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4 篇 期刊文献
  • 8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0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83 篇 理学
    • 240 篇 大气科学
    • 35 篇 生态学
    • 20 篇 化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18 篇 工学
    • 5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0 篇 农业工程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29 篇 农学
    • 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公安学

主题

  • 25 篇 臭氧
  • 20 篇 pm2.5
  • 19 篇 细颗粒物
  • 17 篇 挥发性有机物
  • 16 篇 非均相反应
  • 14 篇 二次有机气溶胶
  • 14 篇 来源
  • 12 篇 源解析
  • 10 篇 大气污染
  • 10 篇 颗粒物
  • 9 篇 珠江三角洲
  • 9 篇 vocs
  • 9 篇 北京
  • 8 篇 多环芳烃
  • 8 篇 来源解析
  • 8 篇 甲醛
  • 8 篇 化学组成
  • 8 篇 新粒子生成
  • 7 篇 pm_(2.5)
  • 6 篇 排放特征

机构

  • 318 篇 北京大学
  • 40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37 篇 清华大学
  • 15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1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1 篇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
  • 9 篇 暨南大学
  • 8 篇 中山大学
  • 7 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 7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6 篇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
  • 6 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
  • 5 篇 同济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4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4 篇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
  • 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作者

  • 74 篇 胡敏
  • 65 篇 曾立民
  • 46 篇 张远航
  • 41 篇 郭松
  • 39 篇 朱彤
  • 30 篇 吴志军
  • 29 篇 王雪松
  • 29 篇 蔡旭晖
  • 29 篇 陆克定
  • 25 篇 邵敏
  • 25 篇 陆思华
  • 23 篇 宋宇
  • 20 篇 尚静
  • 18 篇 康凌
  • 17 篇 黄晓锋
  • 17 篇 何凌燕
  • 17 篇 闫才青
  • 15 篇 郑玫
  • 15 篇 吴宇声
  • 14 篇 陈仕意

语言

  • 400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01 条 记 录,以下是221-230 订阅
排序:
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夏季PM2.5中二次无机组分的生成机制与来源解析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5年 第10期36卷 3554-3565页
作者: 陈仕意 曾立民 董华斌 朱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利用大气PM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测量系统(GAC-IC)于2014年6月9日~7月11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了在线测量,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探讨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培养条件下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合成及其对甲基橙的降解
收藏 引用
环境工程学 2015年 第5期9卷 2510-2514页
作者: 董明 于晓龙 孙暠 文湘华 周成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65050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合成木质素降解酶是直接采用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锰过氧化物酶(Mn P)降解甲基橙和在非灭菌的反应器中连续合成Mn P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采用2 mmol H2O2和1.5mmol Mn SO4的降解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与来源识别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与来源识别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作者: 刘悦 闫才青 丁翔 王新明 赵倩彪 段玉森 伏晴艳 郑玫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 200235
多环芳烃(PAHs)是大气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有毒有害有机物,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探讨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与来源,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徐汇、松江、奉贤、南汇、崇明等5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51卷 620-630页
作者: 陈皓 王雪松 沈劲 陆克定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45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区域水资源介循环利用模式:概念·结构·特征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研究 2015年 第6期28卷 839-847页
作者: 胡洪营 石磊 许春华 李锋民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4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水环境问题,破解经济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提出区域水资源"介循环"(water meta-cycle)利用模式,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水资源介循环利用模式的结构特征、基本特点和目标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宁波市PM_(2.5)中碳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二次有机碳估算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15年 第9期36卷 3128-3134页
作者: 杜博涵 黄晓锋 何凌燕 胡敏 王川 任宇超 应红梅 周军 汪伟峰 许丹丹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深圳518055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宁波315012
为了研究PM2.5中碳质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4个季度典型时段在宁波市5个采样点采集环境大气中的PM2.5,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并估算二次有机碳(SOC)对OC的贡献.结果表明:1宁波市PM2.5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3年1月宁波市PM2.5污染的形成过程与传输规律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5年 第8期35卷 2378-2386页
作者: 郑丹楠 王雪松 周军 应红梅 吴梁 胡杰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宁波315012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 宁波315012
为了深入认识宁波市冬季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2013年1月宁波市的PM2.5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市PM2.5的重点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地区及东部沿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物种间浓度相关法估算2012年中国HCFC-142b排放量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51卷 123-130页
作者: 韩佳蕊 李力 方雪坤 吴婧 苏燊 温新元 吴宇声 胡建信 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510275
利用北京大学定点较高时间频率浓度监测数据,甄选HCFC-22为估算HCFC-142b排放量适宜的参考物质,分析认为以往基于背景地区数据的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参考物质CO不适用于利用城市地区大气样品进行物种间浓度相关法研究。根据全国四城市(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再生水中余氯衰减规律及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特性比较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 2015年 第8期35卷 2387-2392页
作者: 李晴 刘书明 赵欣 胡洪营 胡春 牛军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100084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30007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875
考察了余氯在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再生水中的衰减规律,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差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余氯衰减过程的有机物变化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再生水中的余氯衰减迅速,加氯前0.5 h内的氯消耗占8 h内氯消耗的50%以上.混凝出水水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污染源减排时刻和减排比例对北京市PM_2.5浓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15年 第7期35卷 1921-1930页
作者: 翟世贤 安兴琴 孙兆彬 刘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北京100089 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北京100089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1
利用Model-3/CMAQ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率排放源清单,选取文献[19]中污染峰值当天启动50%污染源削减方案的同时,进一步设置了3种污染控制方案(峰值当天启动75%源削减;峰值日前1d、2d开始启动25%源削减),比较了峰值日前启动适量减排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