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 RQ...
详细信息
为探究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48种PPCPs,并通过风险商值法(risk quotient, RQ)评价PPCPs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检出了37种目标PPCPs,总浓度范围在122.14~377.04 ng·g-1,其中罗红霉素、醋氨酚和避蚊胺为优势组分,浓度分别为68.91、61.21和43.30 ng·g-1。氯霉素、加巴喷丁、咖啡因、三氯生和水杨酸是被100%检出的目标PPCPs。特定化学标志物比值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PPCPs来源于污水处理厂出水。RQ评估结果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目标PPCPs除克林霉素外均处于低风险水平,PPCPs联合风险也处于低水平。研究成果可为白洋淀水体中PPCPs的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了解大清河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在该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布设了2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8年5月和9月,在各采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方法,对大清河...
详细信息
为了了解大清河水系生态健康状况,在该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布设了2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8年5月和9月,在各采样点,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方法,对大清河水系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分布范围分析、箱线图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大清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优势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摇蚊科(Chironomidae)数量所占百分比和敏感类群生物量;根据比值法,以参考点的25%分位数值,确定大清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包括扁形动物门1种,环节动物门3种,软体动物门6种和节肢动物门36种(其中有水生昆虫30种);耐污值≤3的敏感类群数量占全部类群数量的16.8%,耐污值≥7的耐污类群数量占42.9%;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物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和德永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tokunagai),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5%、35%和30%,3种物种的耐污值都较高;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系数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在大清河水系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20个采样点中,唐河上游和西大洋水库入库处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健康,拒马河西上游、白沟河、漕河、沙河和团泊洼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大石河、拒马河下游、中易水、南拒马河、界河、白洋淀和大清河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一般,瀑河、潴龙河、府河和独流减河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差,孝义河和北大港水库的采样点水体的健康状况为很差。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供水型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4-6月对流域14座典型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构建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对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
详细信息
为了解海河流域典型供水型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4-6月对流域14座典型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构建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对水库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6个分类单元,包括节肢动物门40种,其中昆虫纲35种,占据明显优势;此外,软体动物门8种,环节动物门7种,扁形动物门1种。从大型底栖动物的耐污值(ToleranceValue,TV)看,TV≤3的敏感类群12种,占21.4%;TV≥7的耐污类群所21种,占37.5%。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物种分别为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出现频率为78.6%)、环足摇蚊属一种(Cricotopussp.,64.3%)和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sp.,64.3%),3个种均为耐污值较高的种类。选择分类单元数、主要类群的相对丰度、耐污能力和功能摄食群等四大类合计25个指标作为构建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候选指标,经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总分类单元数、EPT类群数量百分比、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滤食者数量等4个指数为构成海河流域典型水库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的核心指数。结果显示,海河流域的14座典型水源型水库中,约1/3水库的水生态状况为健康状态,2/3为亚健康、一般和差的状态,且整体呈现山区水库水生态状况优于平原水库。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对海河流域的典型水库的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弥补了仅使用单一生物评价指数的不足。该研究所形成的评价结果对进一步掌握海河流域水库的水生态状况及其保护修复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