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9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 篇 理学
    • 43 篇 生态学
    • 4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47 篇 农学
    • 46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1 篇 林学
  • 12 篇 工学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主题

  • 16 篇 陆地生态系统
  • 7 篇 碳循环
  • 6 篇 中国
  • 6 篇 涡度相关
  • 5 篇 气候变化
  • 5 篇 生态系统
  • 4 篇 碳收支
  • 3 篇 水循环
  • 3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 篇 生态化学计量学
  • 3 篇 土壤微生物
  • 3 篇 宏观生态系统科学
  • 3 篇 森林
  • 2 篇 通量
  • 2 篇 叶片养分
  • 2 篇 生态系统科学
  • 2 篇 植物
  • 2 篇 地质层固碳
  • 2 篇 绿色固碳
  • 2 篇 毒性效应

机构

  • 3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7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 6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
  • 5 篇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
  • 5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3 篇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
  • 3 篇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
  • 2 篇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
  • 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篇 cern综合研究中心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作者

  • 55 篇 于贵瑞
  • 29 篇 王秋凤
  • 13 篇 陈智
  • 12 篇 朱先进
  • 11 篇 何念鹏
  • 10 篇 杨萌
  • 9 篇 方华军
  • 6 篇 胡中民
  • 6 篇 张雷明
  • 5 篇 赵风华
  • 5 篇 付超
  • 5 篇 李英年
  • 5 篇 闫俊华
  • 4 篇 王辉民
  • 4 篇 韩士杰
  • 4 篇 刘颖慧
  • 4 篇 孙晓敏
  • 4 篇 石培礼
  • 4 篇 徐湘博
  • 4 篇 高艳妮

语言

  • 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7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京区第六届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 蒋婧 宋明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是相互联系的。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结合的重要纽带。该文首先介绍了植物在养分循环中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归还等作用,阐述了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 第8期34卷 979-988页
作者: 蒋婧 宋明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陆地生态系统的地上、地下是相互联系的。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结合的重要纽带。该文首先介绍了植物在养分循环中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归还等作用,阐述了土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氮沉降通量观测方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0年 第8期29卷 1671-1678页
作者: 盛文萍 于贵瑞 方华军 姜春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工农业的发展引起含氮化合物排放量日益增多,导致大气向地面输入的沉降量相应增加。大气氮沉降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沉降量的增加必然会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干扰。针对大气氮沉降组成复杂、时空变异性大、观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离子树脂法测定森林穿透雨氮素湿沉降通量--以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为例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0年 第24期30卷 6872-6880页
作者: 盛文萍 于贵瑞 方华军 刘允芬 胡中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穿透雨是大气氮素输入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穿透雨中氮素含量的定量评估在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穿透雨中氮沉降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很强,传统降水收集法工作量大,且容易带来测定误差。分析了国产离子树脂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蒙古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温性草原分布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资源科学 2010年 第6期32卷 1111-1119页
作者: 盛文萍 李玉娥 高清竹 万运帆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081
研究分析PRECIS区域气候模式系统构建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50km×50km)SRES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年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用伊万诺夫湿润度指数作为草地地理分布的划分依据,模拟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温性草原分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3期29卷 1498-1507页
作者: 胡中民 于贵瑞 王秋凤 赵风华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反映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开展生态系统水平WUE的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目前不同研究常常基于不同的算法估算生态系统WUE,一方面不同算法因包含了不同复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4期29卷 1899-1906页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下层CO2通量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1期29卷 1-8页
作者: 郑泽梅 张弥 温学发 孙晓敏 于贵瑞 张雷明 韩士杰 吴家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110016
作为ChinaFLUX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年底开始利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上层和下层进行连续通量观测,这为量化林冠下层CO2通量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2003年林冠上层和林冠下层的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
收藏 引用
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
作者: 刘帅 于贵瑞 浅沼顺 杉田伦明 张雷明 赵风华 胡中民 李胜功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大学院
在中高纬地区,由于气温的季节变化,土壤在晚秋或早春出现冻结和融化过程,即冻融作用。冻融作用受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岩性、植被覆盖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是复杂的,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Smith等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生态系统呼吸观测中的比较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 第2期19卷 290-298页
作者: 郑泽梅 于贵瑞 孙晓敏 曹广民 王跃思 杜明远 李俊 李英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29 日本农林环境技术研究所 日本筑波3058604
基于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箱式法)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在评价禹城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生态系统和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呼吸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保证涡度相关法和箱式法观测数据质量的条件下,两种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