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13 篇 期刊文献
  • 1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93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75 篇 农学
    • 82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53 篇 林学
    • 123 篇 畜牧学
    • 114 篇 草学
    • 72 篇 作物学
  • 776 篇 理学
    • 586 篇 生态学
    • 108 篇 大气科学
    • 36 篇 地理学
    • 34 篇 生物学
    • 11 篇 地质学
    • 8 篇 地球物理学
  • 574 篇 工学
    • 162 篇 水利工程
    • 14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40 篇 农业工程
    • 8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64 篇 林业工程
    • 6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7 篇 城乡规划学
    • 1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5 篇 软件工程
    • 1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0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16 篇 管理学
    • 60 篇 公共管理
    • 2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6 篇 经济学
    • 18 篇 应用经济学
    • 12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医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88 篇 气候变化
  • 58 篇 青藏高原
  • 56 篇 高寒草甸
  • 39 篇 喀斯特
  • 36 篇 黄土高原
  • 36 篇 陆地生态系统
  • 35 篇 土地利用
  • 32 篇 中国
  • 30 篇 碳循环
  • 29 篇 土壤
  • 29 篇 土壤有机碳
  • 29 篇 土壤水分
  • 28 篇 土壤呼吸
  • 28 篇 涡度相关
  • 28 篇 遥感
  • 27 篇 生态系统
  • 26 篇 温度敏感性
  • 26 篇 氮沉降
  • 24 篇 土壤养分
  • 24 篇 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708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66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9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36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20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61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5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8 篇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
  • 43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
  • 35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3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9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9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9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 28 篇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 27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27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26 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作者

  • 177 篇 于贵瑞
  • 86 篇 王辉民
  • 80 篇 孙晓敏
  • 74 篇 何念鹏
  • 73 篇 yu guirui
  • 72 篇 邵明安
  • 67 篇 何洪林
  • 59 篇 张心昱
  • 59 篇 温学发
  • 56 篇 石培礼
  • 52 篇 张宪洲
  • 52 篇 王绍强
  • 50 篇 周玉科
  • 49 篇 王军邦
  • 48 篇 he nianpeng
  • 48 篇 欧阳竹
  • 48 篇 he honglin
  • 48 篇 王秋凤
  • 46 篇 张黎
  • 45 篇 任小丽

语言

  • 1,92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19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基于GIS的江西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收藏 引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S1期20卷 166-172页
作者: 张游 王绍强 葛全胜 周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2010年夏季江西省发生多轮洪涝灾害,灾情十分严重。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与防洪能力4个角度出发,选取降水、地形、水系、人口、经济、生态及圩堤等10个评价要素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对增温的响应
收藏 引用
草业科学 2022年 第6期39卷 1069-1079页
作者: 孙维 齐虎啸 付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量化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的一个关键指标,然而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仍不清楚。2010年在藏北高原3个海拔(4313、4513和4693 m)上布设了增温试验平台,采用开顶式增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杉木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 第10期32卷 3521-3530页
作者: 孟盛旺 杨风亭 戴晓琴 王辉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试验站 北京100101
为探讨杉木径向变化的季节动态及其气候响应特征,利用径向生长仪连续2年(2016—2017年)监测了江西中部杉木的径向变化过程,分析了径向变化的日动态、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日径向昼夜变化呈白天收缩、夜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
收藏 引用
草地学报 2022年 第1期30卷 21-28页
作者: 张豪睿 付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本研究依托沿海拔梯度布设的三个配对的围栏和自由放牧样地探讨了土壤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都没有改变高寒草原化草甸土壤真菌系统发育α多样性,暖季放牧也没有改变高寒草甸土壤真菌系统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氮肥不同施用量下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
收藏 引用
草业科学 2023年 第6期40卷 1592-1599页
作者: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_(0)、N_(75)、N_(150)、N_(225)、N_(30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光能利用效率对短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收藏 引用
草业学报 2016年 第2期25卷 251-257页
作者: 周楠 付刚 孙维 李少伟 沈振西 何永涛 张宪洲 王江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生态指标。定量化不同时空尺度上的LUE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评估LUE对气候变暖的短期响应,2013年6月底在藏北高原一个高寒草甸布设了模拟增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北高寒草甸根系生物量与碳氮分布格局及关联特征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21年 第9期41卷 3625-3633页
作者: 张豪睿 付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草地保护与退化草地恢复研究有重要意义。以藏北当雄县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在三个海拔上(4300、4500、4700 m)对2011年0—50 cm的群落根系生物量、根碳氮含量、土壤碳含量(SOC、DOC、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电导率变化影响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干旱区研究 2021年 第1期38卷 104-113页
作者: 王英成 芦光新 赵丽蓉 邓晔 王军邦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81001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北京100101
土壤电导率是表征土壤水溶性盐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反映土壤盐渍化程度。为了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以三江源区未退化高寒草甸和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特征与土壤电导率的相互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地系统多主体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报 2019年 第11期74卷 2260-2272页
作者: 戴尔阜 马良 杨微石 王亚慧 尹乐 童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州510275
土地变化科学是理解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多主体模型(ABM)作为过程导向模型,对揭示土地变化驱动力,理解土地变化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应用与建模框架三方面出发,总结了ABM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阐述了ABM在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对区域碳贮量估算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6年 第13期36卷 3903-3910页
作者: 柴华 何念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林芝860000
容重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不仅能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还是区域尺度土壤碳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由于野外测定土壤容重费时费力、并且操作过程也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土壤容重在国内外大多数清查数据库中均缺失严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