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 篇 会议
  • 1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 篇 工学
    • 2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光学工程
  • 29 篇 理学
    • 23 篇 化学
    • 8 篇 物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4 篇 医学
    • 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主题

  • 8 篇 钌多吡啶配合物
  • 7 篇 dna
  • 6 篇 发光
  • 5 篇 能量传递
  • 5 篇 ce3+
  • 3 篇 钌配合物
  • 3 篇 g-四链体
  • 3 篇 拓扑异构酶
  • 2 篇 端粒酶抑制剂
  • 2 篇 荧光粉
  • 2 篇 抗肿瘤
  • 2 篇 抗肿瘤药物
  • 2 篇 eu2+
  • 2 篇 石榴石晶体
  • 2 篇 稀土
  • 2 篇 多磷酸盐
  • 2 篇 真空紫外
  • 2 篇 抑制
  • 2 篇 luminescence
  • 2 篇 tb3+

机构

  • 48 篇 中山大学
  • 4 篇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
  • 3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 篇 韩山师范学院
  • 2 篇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
  • 2 篇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
  • 1 篇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
  • 1 篇 多酸科学教育部重...
  • 1 篇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茂名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
  • 1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1 篇 江西省有机药物化...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湖南文理学院

作者

  • 25 篇 计亮年
  • 23 篇 巢晖
  • 17 篇 梁宏斌
  • 14 篇 苏锵
  • 7 篇 钟玖平
  • 5 篇 吴明娒
  • 4 篇 李观营
  • 4 篇 刘春梦
  • 4 篇 匡小军
  • 4 篇 杨贤锋
  • 4 篇 林惠红
  • 4 篇 张国斌
  • 4 篇 赵丰华
  • 3 篇 田俐
  • 3 篇 钱晨
  • 3 篇 陶冶
  • 3 篇 王静
  • 3 篇 王惠
  • 2 篇 张平玉
  • 2 篇 杜可杰

语言

  • 5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K_(2)SiF_(6)∶Mn^(4+)荧光玻璃陶瓷及其在激光照明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 2021年 第10期42卷 1549-1558页
作者: 司帅晨 黄霖 王静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
面对市场对高功率高质量照明的强烈需求,开发兼具优良发光性能和稳定性的红色荧光玻璃陶瓷来提高白光显色指数(CRI)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低温共烧结法制备了一种镶嵌K_(2)SiF_(6)∶Mn^(4+)(KSF)商用红色荧光粉的新型荧光玻璃陶瓷。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物生长用深红色荧光粉La(MgTi)1/2O3及其格位占据计算
植物生长用深红色荧光粉La(MgTi)1/2O3及其格位占据计算
收藏 引用
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
作者: 周紫薇 郑继明 石瑞 张妞苗 陈家玉 张若愚 索浩 Ewa M.Goldys 郭崇峰 西北大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研究所陕西省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光电技术的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Mn4+激活的深红色荧光粉La(MgTi)O(LMT)。样品的结构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里特维德精修确定,在基质LMT中Mn(d电子构型)所占据的格位由第一性原理计算形成能来确定,并通过形成能的高低来判断。而当Mn4+掺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化学 2014年 第4期44卷 448-459页
作者: 李观营 邹姗珊 巢晖 计亮年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DNA是携带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的基本物质.因为复杂的生物环境以及外源因素的影响,DNA存在灵活多变的结构,而不同的构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钌多吡啶化合物与DNA相互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含镥硅酸复盐Na3LuSi3O9:Ce3+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
含镥硅酸复盐Na3LuSi3O9:Ce3+的合成与发光性质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三届固态化学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作者: 周建邦 钟玖平 张剑辉 梁宏斌 苏锵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镥基掺铈发光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重原子Lu3+和快发光的稀土离子Ce3+,在闪烁材料领域备受关注[1,2]。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在空气、还原气氛下煅烧及还原气氛合成样品再次在空气中煅烧等方式合成了系列Na3Lu(1-x)CexSi3O9荧光粉,并研究了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e3+,Pr3+,Eu2+激活的发光材料及其在显示和探测方面的应用
Ce3+,Pr3+,Eu2+激活的发光材料及其在显示和探测方面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第十三届固态化学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作者: 梁宏斌 钟玖平 林惠红 张粟 刘春梦 苏锵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Ce3+是典型的f-d跃迁发光稀土离子。Pr3+激活的发光材料,在X-射线、γ-射线、阴极射线或真空紫外(VUV)光激发下,取决于最低5d激发态能级与1S0能级的相对高低,可产生两种类型的发射:f-d跃迁发射或者光子级联发射(PCE)。在很多氧化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Dy_4(μ_4-O)]四面体结构单元的八核和十核镝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单分子磁体行为研究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 2013年 第2期71卷 173-178页
作者: 郭鹏虎 廖小芬 冷际东 童明良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州510275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两个稀土簇合物,其组成分别为:[Dy8(bpt)8(μ4-O)2(μ-OMe)8(μ1,1,3,3-N3)(μ1,3-N3)(N3)2]11H2O 9MeOH(1)和[Dy10(bpt)6(μ4-O)4(μ3-OMe)4(μ-OMe)8(μ-OAc)2(OAc)2]40H2O(2)(Hbpt=3,5-双(2-吡啶基)-1,2,4-三氮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真空紫外光激发下Ce^3+、Tb^3+激活的BaCa2(BO3)2的发光性质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 2013年 第3期34卷 276-281页
作者: 林惠红 张国斌 梁宏斌 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广东潮州5210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26
利用XRD、VUV及UV光谱等方法对Ce3+、Tb3+离子掺杂以及Ce3+、Tb3+离子共掺的3种BaCa2(BO3)2荧光粉的相纯度、发光性质、浓度猝灭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荧光粉在VUV波段有较好的吸收,基质吸收带位于140~190 nm范围。Ce3+在BaCa2(BO...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靶向线粒体的手性钌多吡啶配合物研究
靶向线粒体的手性钌多吡啶配合物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
作者: 王金全 张平玉 钱晨 计亮年 巢晖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合成药物由于具有卓越的细胞毒性,使化疗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其对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差异识别能力不强,造成在临床应用中对肿瘤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这是导致中断治疗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对SO32-/HSO3-磷光响应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研究
对SO32-/HSO3-磷光响应的环金属铱配合物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
作者: 李观营 计亮年 巢晖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体SO属于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能产生呼吸道刺激作用,能诱发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在生理系统中,SO衍生为SO和HSO,除了外源性无机硫的摄入之外,还能通过含硫氨基酸的代谢转换等途径内源性生成SO。内源性SO具有舒张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Eu2+和Ce3+,Eu2+共掺的Ba2Lu(BO3)2Cl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Eu2+和Ce3+,Eu2+共掺的Ba2Lu(BO3)2Cl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收藏 引用
第13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
作者: 丁雪梅 梁宏斌 苏锵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光电材料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