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13 篇 期刊文献
  • 16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6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07 篇 工学
    • 2,189 篇 电气工程
    • 28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0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0 篇 机械工程
    • 38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5 篇 软件工程
    • 3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7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5 篇 土木工程
    • 15 篇 水利工程
    • 14 篇 光学工程
    • 1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9 篇 公安技术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冶金工程
  • 84 篇 经济学
    • 84 篇 应用经济学
  • 59 篇 理学
    • 20 篇 物理学
    • 16 篇 化学
    • 12 篇 数学
    • 9 篇 大气科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44 篇 管理学
    • 3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3 篇 军事学
  • 2 篇 农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122 篇 电力系统
  • 50 篇 能源互联网
  • 50 篇 局部放电
  • 49 篇 空间电荷
  • 46 篇 输电线路
  • 40 篇 配电网
  • 39 篇 电力市场
  • 38 篇 油纸绝缘
  • 34 篇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
  • 33 篇 风力发电
  • 32 篇 风电场
  • 29 篇 硅橡胶
  • 28 篇 微电网
  • 26 篇 可再生能源
  • 25 篇 特高压
  • 25 篇 智能电网
  • 25 篇 故障诊断
  • 24 篇 状态估计
  • 24 篇 储能
  • 23 篇 需求响应

机构

  • 1,395 篇 清华大学
  • 1,101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112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99 篇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
  • 91 篇 新疆大学
  • 82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60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55 篇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
  • 53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53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44 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
  • 40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32 篇 国家电网公司
  • 27 篇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
  • 26 篇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
  • 26 篇 东北电力大学
  • 25 篇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
  • 24 篇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
  • 23 篇 青海大学
  • 23 篇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

作者

  • 164 篇 周远翔
  • 123 篇 赵争鸣
  • 122 篇 何金良
  • 108 篇 梅生伟
  • 97 篇 zhou yuanxiang
  • 97 篇 孙宏斌
  • 94 篇 董新洲
  • 94 篇 曾嵘
  • 89 篇 吴文传
  • 81 篇 康重庆
  • 73 篇 王宾
  • 71 篇 张伯明
  • 70 篇 sun hongbin
  • 70 篇 闵勇
  • 69 篇 zhao zhengming
  • 68 篇 qiao ying
  • 68 篇 zeng rong
  • 68 篇 谢小荣
  • 67 篇 lu zongxiang
  • 67 篇 wang bin

语言

  • 2,6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682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电–气耦合网络状态估计技术
收藏 引用
电网技术 2018年 第2期42卷 400-408页
作者: 董今妮 孙宏斌 郭庆来 盛同天 乔铮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为保障电-气耦合网络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参考电力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形成电-气耦合网络能量管理系统。其中,电-气耦合网络状态估计是电-气耦合网络能量管理的基础,可以为后续电-气耦合网络优化调度、安全评估提供高精度的全局一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能流多尺度综合安全评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电网技术 2021年 第2期45卷 437-447页
作者: 薛屹洵 潘昭光 王彬 孙宏斌 郭庆来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综合安全评估是保障多能流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功能,在工程应用中面临多能安全状态"时间相依"、大规模多能流系统预想故障快速分析两方面挑战。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了多能流多尺度综合安全评估功能框架,提出了"时间相依&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线性均压材料的设计理论与参数调控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7年 第16期32卷 44-60页
作者: 何金良 杨霄 胡军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具有非线性电学参数的材料,其电导率或介电常数能够随着空间电场做出自适应的改变,从而达到智能改善绝缘介质空间电场分布均匀性的效果,可用于缓解高压设备局部集中的高电场。目前,国内外已经能够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水平的非线性电导特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时的稳态电流谐波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年 第33期30卷 51-57页
作者: 孙宇光 郝亮亮 王祥珩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为研究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故障机理,通过理论分析故障情况下A1553样机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动势性质其在气隙磁场中的相互作用,论证了定子相绕组内部环流为分数次谐波、而转子电流为基波整数次谐波的稳态故障特征,并且说明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磁耦合调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 第11期55卷 1253-1257页
作者: 陈基和 林宇龙 柴建云 李杰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电磁耦合调速风力发电机组与传统风力发电机组不同,通过电磁耦合器借助电磁转矩将风力机齿轮箱输出功率传递给直接并网的同步发电机。采用变频器供电的电磁耦合器具有快速灵活调节其电磁转矩的能力。该文提出了在传递风力机输出转矩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三相异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算法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15年 第9期30卷 12-21页
作者: 张杰 柴建云 孙旭东 陆海峰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针对一种半对称式双三相异步电机,提出两种电流预测控制算法。一种为基本算法,另一种为在基本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合理近似而实现的模块化算法。相对而言,后者更为简洁,且易于在其他一些结构更为复杂的多相电机中进行推广。此外,针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同塔多回线路垂直排列最优相序布置方式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 2008年 第1期34卷 172-175页
作者: 汲亚飞 邹军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了减小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使其达到最低水平,通过相序优化布置的方法,综合考虑输电线路工频磁场空间最大值极小和平均值极小两个指标,计算与比较两种各回导线均垂直布置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不同相序线路下方工频磁场,给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固体绝缘中气隙尺寸对局部放电过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高电压技术 2008年 第3期34卷 458-461页
作者: 潘浩 殷庆铎 高文胜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为了分析和评估固体绝缘中气隙缺陷局部放电的危害,提高局部放电检测的工程应用水平,试验研究了固体绝缘单一气隙缺陷模型;测量了不同模型试品的局放起始电压、起始放电量放电信号波形;分析了固体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对局放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Hamilton实现的电力系统振荡源设备级定位
收藏 引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年 第23期36卷 6-11,86页
作者: 李颖 沈沉 刘锋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北京市100084
功率振荡问题威胁着电力传输的安全,在线振荡源定位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平息振荡。目前,区域级和机组级的定位方法已经可以判别振荡源所在的区域或发电机组,但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到发电机内部判断振荡源所在控制设备。文中基于Hamil...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综合考虑材料热各向异性与多种传热方式的磁性元件热阻网络精准模型
收藏 引用
电工技术学报 2024年 第6期39卷 1806-1817页
作者: 郭轩 肖云昊 李驰 郑泽东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磁性元件正在向高频化、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随着功率密度的提高,散热已成为影响器件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磁性元件的热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热分析模型存在运算时间长、传热方式单一等问题,该文引入已有研究中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