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智能化质控提高电子病案首页质量来进一步提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分,使医院得到更精细化的发展。方法运用戴明环(plan-do-check-act,PDCA)的方法进行病案质量控制,选取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22年7—12月的出院病历共15814份作为非PDCA组,2023年7—12月的出院病历共17684份作为PDCA组。比较2组住院病案首页基本信息与逻辑信息两大类质控项目中各项目缺陷率。结果PDCA组基本信息中漏填籍贯标准地址库代码为0,漏填付费方式为0,婚姻填写错误0.03%,漏填身份证号码为0.24%,逻辑性信息中漏填病理诊断附码为0.37%,主要诊断编码为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编码S或者T开头的编码漏填损伤中毒码为0,疾病诊断编码错误为1.39%,手术操作编码错误为0.61%,漏填手术操作记录为0,漏填血型为0,漏填离院方式为0,死亡患者尸检填写错误为0,低于非PDCA组的100%、0.06%、1.39%、0.66%、5.82%、0.26%、4.07%、2.18%、0.92%、0.47%、0.5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需要通过加大病案首页填报培训、管理部门强化质量监管,加强病案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多部门联动,重视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高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评分等级。
目的通过对南平市某二甲医院歧义病案产生的原因分析,提高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的正确入组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23年1—4月南平市某二甲医院7675份病案,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
详细信息
目的通过对南平市某二甲医院歧义病案产生的原因分析,提高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的正确入组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23年1—4月南平市某二甲医院7675份病案,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linical modificationof9threvisionoperationsandprocedures,ICD-9-CM-3)的编码规则以及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a healthcare security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HS-DRG)细分组方案(1.1版),分析歧义病案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7675份住院病案首页参与分组病案6923份,共有异常分组病案205份,其中空白病组病案3份;歧义病案202份,占分组病案的2.92%。产生歧义病案的主要因素有:主要诊断选择错误、主要手术选择有误、主要手术与主要诊断不在同一主要诊断大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MDC)、同次住院多疾病共治等。结论针对歧义病案产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临床医师和编码员住院病案首页填报和DRG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病案首页质量事前控制工作,提高病案正确入组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