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雌牦牛性成熟晚是影响牦牛繁殖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牦牛卵巢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出调控卵巢卵泡发育的差异甲基化基因,为研究表观遗传在牦牛卵巢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分别选取0.5岁幼年、2.5岁初情期和4.5岁性成熟的牦牛各3头,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牦牛卵巢组织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谱。[结果]牦牛卵巢组织中,甲基化位点以CpG序列类型为主,其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CHG和CHH类型。CpG序列在CDS区、内含子和3′UTR的甲基化水平高于基因下游2kb、基因上游2kb和5′UTR。对比三个年龄组的甲基化位点,并统计出三种类型的差异甲基化区域数量共计4 233(0.5 vs 2.5)、7 302(2.5 vs 4.5)和1 133(0.5 vs 4.5)个,其中CpG序列的差异甲基化区域分别对应334(0.5 vs 2.5)、640(2.5 vs 4.5)和371(0.5 vs 4.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经过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对测序结果的进一步验证,结果与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数据变化趋势一致。对CpG序列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显著富集到包括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剪接体通路、Hippo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Rap1信号通路等与卵巢卵泡发育相关的通路(P<0.05)。这些通路中筛选出8个甲基化差异显著且与牦牛卵巢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P<0.05)。[结论]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牦牛卵巢全基因组甲基化谱,筛选出调控卵巢卵泡发育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DNA甲基化对牦牛卵巢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
本试验以前期筛选获得的具有潜在抑菌和脱毒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S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S2)、植物乳杆菌S6-2(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S6-2)和干酪乳杆菌GD2-1(Lactobacillus casei GD2-1)3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全...
详细信息
本试验以前期筛选获得的具有潜在抑菌和脱毒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LS2(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S2)、植物乳杆菌S6-2(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S6-2)和干酪乳杆菌GD2-1(Lactobacillus casei GD2-1)3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和霉菌毒素的影响。试验将田间遭受霉菌侵染(FI组)和霉菌未侵染(NFI组)全株玉米分别进行以下接种剂处理:1)未接种乳酸菌对照(CON处理);2)接种副干酪乳杆菌LS2(LS2处理);3)接种植物乳杆菌S6-2(S6-2处理);4)接种干酪乳杆菌GD2-1(GD2-1处理)。青贮180 d后开窖,将各组青贮饲料暴露于空气中4 d,期间动态取样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参数、化学组分、微生物数量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无论是否遭受霉菌侵染,LS2处理有氧暴露4 d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pH最低;NFI组中LS2处理乳酸和乙酸含量最高。2)NFI组S6-2和GD2-1处理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在有氧暴露第2天时快速上升,之后GD2-1处理保持稳定,而S6-2处理略有下降;FI组各处理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在有氧暴露期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3)田间霉菌侵染显著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黄曲霉毒素B 1(AFB 1)含量(P<0.05),各乳酸菌接种剂处理显著降低了AFB 1含量(P<0.05),GD2-1处理降低了玉米赤霉烯酮含量(P<0.05),而GD2-1处理显著降低了呕吐毒素含量(P<0.05)。4)无论是否遭受霉菌侵染,LS2处理均维持了最长的有氧稳定时间,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综上所述,青贮饲料有氧暴露后,田间霉菌侵染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进一步下降并导致有氧腐败提前;无论是否遭受霉菌侵染,接种副干酪乳杆菌LS2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有氧暴露期间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并维持了最高的有氧稳定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