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2 篇 期刊文献
  • 6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4 篇 医学
    • 120 篇 临床医学
    • 31 篇 中西医结合
    • 19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8 篇 中医学
    • 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41 篇 理学
    • 41 篇 生物学
  • 34 篇 教育学
    • 29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11 篇 工学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生物工程
  • 4 篇 农学
    • 2 篇 作物学
    • 2 篇 畜牧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11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11 篇 磷酸化
  • 10 篇 trpv1
  • 10 篇 认知障碍
  • 10 篇 孤独症
  • 10 篇 考试焦虑
  • 9 篇 神经病理痛
  • 8 篇 疼痛
  • 8 篇 脊髓背角
  • 7 篇 孤独症谱系障碍
  • 7 篇 星形胶质细胞
  • 7 篇 经皮穴位电刺激
  • 7 篇 大鼠
  • 7 篇 神经病理性疼痛
  • 7 篇 cdk5
  • 6 篇 信度
  • 6 篇 效度
  • 6 篇 镇痛
  • 5 篇 骨癌痛
  • 5 篇 电针

机构

  • 173 篇 北京大学
  • 20 篇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
  • 19 篇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
  • 1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8 篇 东南大学
  • 18 篇 儿童发展和学习科...
  • 13 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10 篇 卫生部神经科学重...
  • 10 篇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
  • 8 篇 教育部和卫生部神...
  • 7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7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7 篇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
  • 6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6 篇 教育部神经科学重...
  • 5 篇 北京老年医院
  • 4 篇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
  • 4 篇 长寿与老年相关疾...
  • 4 篇 北京回龙观医院
  • 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作者

  • 38 篇 周仁来
  • 33 篇 王韵
  • 31 篇 张嵘
  • 29 篇 崔德华
  • 24 篇 万有
  • 21 篇 邢国刚
  • 19 篇 崔彩莲
  • 18 篇 韩济生
  • 15 篇 于常海
  • 14 篇 蔡捷
  • 13 篇 张瑛
  • 13 篇 高鑫
  • 12 篇 樊东升
  • 12 篇 刘风雨
  • 11 篇 吴鎏桢
  • 10 篇 童亚伟
  • 9 篇 田小生
  • 8 篇 王贺成
  • 8 篇 周婷
  • 8 篇 李亦婧

语言

  • 2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昼夜节律、疼痛与情感障碍之间的互作关系及其机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作者: 高书文 叶禧春 张珞颖 张瑛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昼夜节律现象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由其内的时钟系统即生物钟所驱动,并受到外光照等条件的调控.机体对疼痛的感知、情绪状态及其相应的病理状态如慢性痛、情感障碍疾病均具有昼夜节律特征.反过来,昼夜节律也影响着个体的疼痛感知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遗传病并不一定会遗传:遗传病概念的中文翻译与建议
收藏 引用
遗传 2024年 第9期46卷 673-676页
作者: 田盼辉 许玥 张永清 王天云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系 医学遗传学中心北京10019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健委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北京100191
从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到如今基因组学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遗传学取得了诸多进展,遗传病的概念也有了新的扩展。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组开始使用“Genetic Disease”来定义遗传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 第6期28卷 404-410页
作者: 郭云观 李君 冯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 北京100044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常见的疼痛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疼痛。NP的诊治仍然存在难点,其病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蛋白质组学是对某一特定组织包含的全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假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功能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年 第10期39卷 1401-1407页
作者: 伍铤 王韵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及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983 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院 北京100871
蛋白质激酶是一个庞大的蛋白质家族,参与了真核细胞的绝大分信号转导。激酶的磷酸化功能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一些激酶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关键模体的关键氨基酸突变/缺失而失去了激酶活性,称之为“假激酶”。假激酶在不同物种间是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疼痛和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 第1期28卷 2-3页
作者: 韩济生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疼痛医学工作者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嘉年华之年。诺贝尔奖授予疼痛有关受体(离子通道)的发现者,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复兴,针刺治疗疼痛疾病大型临床试验疗效的确认,这几项都是国内外学术成果的佼佼者。
来源: 评论
慢性疼痛的中枢记忆印迹细胞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3年 第3期29卷 164-171页
作者: 齐雪涛 西珂 万有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慢性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自发疼痛、痛觉敏化和超敏,往往伴随有抑郁和焦虑、记忆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病症。在疼痛慢性化过程中,大脑作为将伤害性刺激整合为疼痛体验的最高中枢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在疼痛慢性化的中枢机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肌病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年 第9期56卷 1066-1071页
作者: 杨梦婷 赵亚雯 郑艺明 张巍 王朝霞 袁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神经血管病探索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神经血管病探索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4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肌病是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常见亚型。抗HMGCR抗体通过补体依赖的免疫途径导致肌纤维坏死和萎缩,伴随自噬以及线粒体异常。发病年龄从儿童到成年期,少数成年患者存在他汀类药物暴露史。多数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实例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引用
集成技术 2025年 第2期14卷 24-32页
作者: 谢卓恒 伊鸣 黄新瑞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学系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91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1
多实例学习(multiple-instance learning,MIL)是一种弱监督学习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分析领域。本文综述了MIL在全切片图像中的应用进展,详细分析了其在肿瘤检测、亚型分级和生存预测中的作用。MIL在弱监督学习中具有独特优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过触觉编码和声音为视力障碍者提供远程虚拟陪伴
收藏 引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4年 第1期51卷 158-176页
作者: 葛松 黄轩拓 林衍旎 李沿橙 董问天 党卫民 徐晶晶 伊鸣 许胜勇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 教育部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100191 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 济南250100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
目的现有的人工视觉装置分为植入式装置和体外辅助装置两种,但它们都有一些不足之处。植入式装置需要手术植入、会造成不可恢复创伤;体外辅助装置指令相对简单、应用场景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人工智能(AI)的判断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I-WGAN:融合临床指标和WGAN的孤独症个体化脑功能连接网络生成
收藏 引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24年 第4期39卷 813-826页
作者: 孙海林 严加栋 张嵘 KENDRICK Keith 蒋希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成都611731 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 蒙特利尔H3A 2B4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100191 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1 卫健委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北京100191
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网络作为潜在的脑影像标志物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辅助诊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FC生成方法大多仅基于脑影像数据,未充分考虑个体的临床指标从而易丢失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