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0 篇 期刊文献
  • 11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1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54 篇 农学
    • 356 篇 作物学
    • 41 篇 园艺学
    • 35 篇 植物保护
    • 1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8 篇 林学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水产
  • 83 篇 理学
    • 71 篇 生物学
    • 11 篇 生态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44 篇 工学
    • 24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2 篇 医学
    • 16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8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82 篇 红麻
  • 64 篇 水稻
  • 47 篇 黄麻
  • 19 篇 甘蔗
  • 19 篇 遗传多样性
  • 18 篇 种质资源
  • 17 篇 srap
  • 17 篇 ssr
  • 15 篇 生物信息学
  • 15 篇 选育
  • 13 篇 光钝感突变体
  • 13 篇 甘薯
  • 12 篇 遗传分析
  • 12 篇 杂种优势
  • 12 篇 issr
  • 12 篇 烟草
  • 11 篇 农艺性状
  • 11 篇 rapd
  • 10 篇 qtl
  • 10 篇 新品种

机构

  • 469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23 篇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
  • 13 篇 宁德师范学院
  • 13 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11 篇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
  • 10 篇 福建省特种作物育...
  • 10 篇 福建省种子总站
  • 7 篇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
  • 7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7 篇 福建省作物设计育...
  • 7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
  • 6 篇 作物生态与分子生...
  • 6 篇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
  • 6 篇 福建省烟草科学研...
  • 5 篇 广西大学
  • 5 篇 福建省龙岩市烟草...
  • 4 篇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
  • 4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
  • 4 篇 福建省分子与细胞...
  • 4 篇 福建省水稻分子标...

作者

  • 193 篇 祁建民
  • 128 篇 陶爱芬
  • 125 篇 林荔辉
  • 122 篇 徐建堂
  • 118 篇 方平平
  • 61 篇 qi jian-min
  • 51 篇 林培清
  • 47 篇 张立武
  • 41 篇 tao ai-fen
  • 38 篇 陈美霞
  • 36 篇 梁康迳
  • 36 篇 吴为人
  • 33 篇 xu jian-tang
  • 33 篇 fang ping-ping
  • 30 篇 吴建梅
  • 29 篇 lin li-hui
  • 20 篇 杨志坚
  • 20 篇 何水林
  • 19 篇 兰涛
  • 19 篇 陈涛

语言

  • 513 篇 中文
  • 6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19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水稻籼粳交亲籼型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
收藏 引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41卷 1-6页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蔗NAD(P)H脱氢酶复合体O亚基基因克隆及其与甘蔗花叶病毒VPg互作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19年 第10期45卷 1478-1487页
作者: 翟玉山 赵贺 张海 邓宇晴 程光远 杨宗桃 王彤 彭磊 徐倩 董萌 徐景升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循环电子传递,对于维持叶绿体高效的光合作用具有重要作用。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中NDH复合体应答及参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侵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甘蔗NDH复合体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红麻五个质量性状在遗传连锁图谱中的初步定位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11年 第1期37卷 165-169页
作者: 陈美霞 祁建民 危成林 谢增荣 林培清 兰涛 陶爱芬 陈涛 福建农林大学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红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性状的基因定位,可促进红麻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福红992杂交,F1和F2自交衍生162个F2:3家系为材料,在我们前期已完成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蔗割手密种类甜蛋白家族鉴定及栽培种同源基因功能分析
收藏 引用
作物学报 2021年 第7期47卷 1275-1296页
作者: 苏亚春 李聪娜 苏炜华 尤垂淮 岑光莉 张畅 任永娟 阙友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农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TLP)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甘蔗TLP家族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研究利用甘蔗野生种割手密基因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首先筛选获得122个SsTLP家族基因并进行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花生Ah SAP1的互作蛋白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4年 第21期57卷 4376-4391页
作者: 朱艳婷 党浩 牛思杰 林婧怡 杨华 杨强 张冲 蔡铁城 庄伟建 陈华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豆科油料植物遗传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生物育种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的】种子大小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前期通过QTL定位获得调控花生种仁大小的关键转录因子AhSAP1,构建花生胚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并以AhSAP1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互作蛋白,分析候选互作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为深入研究Ah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生长时期对马蓝药效成分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 第16期25卷 75-78页
作者: 黄以钟 潘大仁 王占成 宁文君 周以飞 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350002
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黄麻SSR分子标记开发与初步验证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6期23卷 24-32页
作者: 陶爱芬 陈婉婷 祁建民 徐建堂 林荔辉 林培清 张立武 方平平 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分子设计育种实验室 福州350002
为开发黄麻SSR引物,为黄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利工具,在黄麻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MicroSAtellite(MISA)软件进行SSRs搜索,并对分SSR引物的多态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1kb以上的13 718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8 571个SSR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虫草新菌株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0年 第19期26卷 206-210页
作者: 张绪璋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采用细胞组织分离培养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北虫草新菌株,并对新菌株进行了培养基配方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可用于生产的新菌株菌丝见光之后转色快,由白色变浅橘黄色至深橘黄色,菌丝粗壮、挺立,分生孢子呈念珠状;栽培配方以小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环境中胆固醇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年 第18期27卷 139-142页
作者: 艾育芳 潘大仁 周以飞 彭康 李姜平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水塘底的污泥中分离出12株能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并初步筛选出4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这4个菌株在30℃、200r/min的培养条件下,96h内对30μg/mL的胆固醇的降解率分别为51.25%、36.65%、55.62%和29.59%...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杂交红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收藏 引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6期41卷 576-580页
作者: 吴建梅 李点姣 林荔辉 祁建民 林培清 李中站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350002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