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和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1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7例;年龄18~73岁[(45.1±12.9)岁]。单侧肺挫裂伤31例,双侧肺挫裂伤30例。合并血气胸19例,连枷胸16例。31例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D辅助切开组),30例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切开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持续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骨痂形成时间、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8~38个月[(26.4±5.5)个月]。3D辅助切开组切口长度为(5.9±1.3)cm,手术时间为(84.6±7.8)min,术中出血量为(85.5±13.9)ml,术后3 d VAS为(2.5±0.5)分,疼痛持续时间为(5.9±0.7)d,胸管留置时间为(3.4±0.7)d,总住院时间为(7.0±1.0)d,术后骨痂形成时间为(2.6±0.7)周,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为3.2%(1/31);常规切开组切口长度为(10.9±2.4)cm,手术时间为(127.1±12.5)min,术中出血量为(183.0±30.9)ml,术后3 d VAS为(6.5±0.9)分,疼痛持续时间为(11.2±1.8)d,胸管留置时间为(7.8±0.8)d,总住院时间为(15.1±1.2)d,术后骨痂形成时间为(4.6±0.8)周,肋骨接骨板松脱率为20.0%(6/30)(P<0.05或0.01)。两组术前SF-36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D辅助切开组除"精神健康"外,SF-36其余各项评分高于常规切开组(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3D辅助切开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常规切开组(P<0.05或0.01)。术后均无明显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相比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3D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骨痂形成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肋骨接骨板松脱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X)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合并海水淹溺(SWD)大鼠脑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TBI+SWD组、DX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TBI+SWD复合模型,DX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的DX(1 mg/kg)。对各组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TBI+SWD组、DX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SWD组相比,伤后24 h DX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BI+SWD组相比,DX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X治疗组大鼠较TBI+SWD组伤后各时间点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细胞肿胀、组织基质疏松均有改善。TBI+SWD组与DX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均可见海马组织AQP4阳性表达。结论低剂量DX可以改善TBI+SWD大鼠的脑水肿反应,但脑保护作用可能有限。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硬膜下血肿量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术后1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术中无一例扩大手术。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的手术时长较短[分别为(73.8±6.7)min、(138.3±16.8)min,t=15.92]、术中出血量较少[分别为(26.7±4.7)ml、(96.5±13.1)ml,t=22.46]、术后血肿残余量较少[分别为(3.5±1.3)ml、(7.6±2.6)ml,t=6.24]、住院时长较短[分别为(10.3±2.9)d、(13.8±3.2)d,t=3.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和传统组的术后1 d GCS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值分别为15.70、13.65,均P<0.001)。两组比较,术后1 d GCS以及术后发生癫痫、肺部感染及颅内感染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GOS均为Ⅴ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长,减少术中出血和血肿残留,而并发症发生比例和预后情况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