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研究初始复苏时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cardiac arrest,IHCA)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所有住院及人住急诊抢救室、观察室且年龄≥18岁成人患者,记录期间所有发生IHCA且复苏期间均接受气道管理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及短期预后等指标。根据复苏时接受的通气方式分为非高级气道组和高级气道组。主要结局为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20min,次要结局为出院存活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IHCA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构建成人IHCA患者ROSC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人285例成人IHCA患者。其中非高级气道组75例,高级气道组210例。所有患者中,ROSC≥20 min的127例,出院存活51例,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3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方式、肾上腺素使用剂量,骤停地点是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高级气道相比,高级气道管理与ROSC率更高相关(OR=3.698,95%CI:1.844~7.419,P<0.001),但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IHCA患者出院存活(OR=1.097,95%CI:0.506~2.376,P=0.815)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OR=0.548,95%CI:0.224~1.339,P=0.187)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通气方式、肾上腺素使用剂量,骤停地点作为预测变量代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构建成人IHCA患者ROSC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模型AUC值0.735(0.678~0.793)。亚组分析显示,早期高级气道管理能提高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但不能改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且与患者更低的出院存活及更差的出院存活神经功能相关。结论 与非高级气道相比,复苏时高级气道管理可提高成人IHCA患者ROSC率,但并不能改善患者出院存活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通气方式、肾上腺素使用剂量,骤停地点是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指标构建成人IHCA患者ROSC的预测模型具有中度的预测能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