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1 篇 期刊文献
  • 4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0 篇 医学
    • 95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9 篇 工学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8 篇 理学
    • 8 篇 生物学
  • 5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9 篇 大鼠
  • 7 篇 脑缺血
  • 5 篇 骨髓间质干细胞
  • 5 篇 诊断
  • 5 篇 脑梗死
  • 4 篇 一氧化氮
  • 4 篇 显微外科手术
  • 4 篇 重症肌无力
  • 4 篇 临床表型
  • 3 篇 脊髓性
  • 3 篇 基因
  • 3 篇 脊髓性肌萎缩症
  • 3 篇 聚合酶链反应
  • 3 篇 慢病毒
  • 3 篇 apoe4
  • 3 篇 发病年龄
  • 3 篇 基因突变
  • 3 篇 smn
  • 3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3 篇 面肩肱型

机构

  • 90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37 篇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
  • 24 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 13 篇 福建医科大学
  • 11 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 3 篇 福建省师范大学
  • 3 篇 福建省分子神经病...
  • 3 篇 福建省神经医学中...
  • 3 篇 福建省神经医学中...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福建省神经医学中...
  • 2 篇 福建省高校脑老化...
  • 1 篇 institute of neu...
  • 1 篇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
  • 1 篇 福建省骨科研究所
  • 1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
  • 1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 篇 安徽中医药大学

作者

  • 51 篇 王柠
  • 49 篇 吴志英
  • 45 篇 慕容慎行
  • 35 篇 林珉婷
  • 23 篇 陈万金
  • 21 篇 wang ning
  • 18 篇 王志强
  • 17 篇 吴秀丽
  • 16 篇 张志坚
  • 15 篇 wu zhi-ying
  • 14 篇 lin min-ting
  • 13 篇 murong shen-xing
  • 11 篇 陈晓春
  • 10 篇 chen wan-jin
  • 9 篇 林元相
  • 9 篇 许国英
  • 9 篇 康德智
  • 9 篇 张静
  • 8 篇 林毅
  • 8 篇 张洪

语言

  • 109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MURR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年 第8期39卷 548-551页
作者: 赵桂宪 吴志英 陈万金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研究我国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MURR1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与WD患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根据MURR1基因全长3个外显子及其毗邻内含子序列,自行设计合成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61例经ATP7B基因诊断确诊的WD患者的MURR1基因序列,PC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该蛋白在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骨骼肌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年 第12期40卷 846-849页
作者: 陈万金 吴志英 王柠 苏峻峰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制备运动神经元生存(SMN)蛋白多克隆抗体,探讨 SMN 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骨骼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构建 pET-28a(+)/SMN 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 SMN-His 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 SMN 多克隆抗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优选及其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年 第7期40卷 460-464页
作者: 苏峻峰 陈万金 吴志英 王柠 林宇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优选出与运动神经元生存(survival motor neuron,SMN)基因紧密连锁且多态信息含量丰富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并将其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产前基因诊断中。方法用 PCR 扩增与 SMN 基因紧密连锁的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Wilson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医杂志 2003年 第4期83卷 309-311页
作者: 吴志英 王柠 林珉婷 方玲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 探讨Wilson(WD)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84例WD患者进行WD基因全长21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合统计方法,着重分析并探讨中国人WD基因突变热点Arg778Le...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分析及GCHⅠ基因突变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儿科杂志 2006年 第7期44卷 492-495页
作者: 谢卉 吴志英 王柠 李智文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临床及GTP环化水解酶Ⅰ(GCHⅠ)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14例D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中6例进行了GCHⅠ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14例患儿平均发年龄为(10±3)岁,女性起较男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暗物质到沃土:基因组非编码区在神经系统遗传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年 第5期57卷 413-418页
作者: 甘世锐 杨康 陈万金 王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州350005
近年来,遗传领域对非编码区的关注逐渐升温,这被视为基因组“暗物质”的领域正逐渐被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并日渐成为基因诊断及治疗的“沃土”。文中聚焦非编码区相关的各种诊断分析及干预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单基因和多基因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诊断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
收藏 引用
中华医遗传杂志 2005年 第3期22卷 291-293页
作者: 陈万金 吴志英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目的介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PCR扩增25名正常人、1份标准样品及25例SMA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汉族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4q35致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医杂志 2009年 第5期89卷 304-309页
作者: 王志强 吴志英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研究汉族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4q35致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分析位点4qA和4qB的分布规律,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52个无亲缘关系家系的62例患者及57名患者虹缘亲属。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线粒体脑肌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诊断中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年 第2期49卷 81-83页
作者: 蔡斌 王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州350005 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福州350005
线粒体脑肌组由于线粒体DNA基因和(或)核DNA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障碍,主要累及脑部和肌肉系统的多系统受累疾。线粒体脑肌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缺血时程对小鼠脑缺血模型脑损伤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年 第3期22卷 246-251页
作者: 蔡斌 林毅 方玲 王柠 李智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5
背景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而溶栓的早晚决定着患者的预后。目的该研究通过建立国际标准的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来观察不同脑缺血时程对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以明确再灌注的早晚与脑缺血损伤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